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课。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综合实践课,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能够在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一是把综合实践活动与物理实验相结合。教师可以依据物理实验创设综合实践课,选择学生喜欢、感兴趣的内容,由学生主导,通过网络搜索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所需器材、实验的流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自主发挥。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构造出自己想要的物理实验。
二是开展物理知识讲座形式的实践活动。举办与生活相关、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讲座,介绍最前沿的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讲述物理与各行业结合的案例,让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再只是停留在课本上,鼓励学生勇敢地跳出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开展以资料查询为形式的实践活动。教师在布置物理作业时,可以把该节课的内容主题当做作业,要求学生搜集与内容、主题相关的资料,加深自己对资料内容的印象。例如,可以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电脑或者手机里查阅主题内容,也可以查阅报刊等,然后把主要内容记录在本子上,与课文中的内容相比较,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分析规划能力。最后,让学生在讨论中反思自己的错误、巩固自己的知识。
四是开展以设计和科技制作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比如,制作简易的小汽车,教师只提供电动机,其他的由学生自己准备。最后,对学生们制作的简易小汽车进行评价。这类活动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但太容易也起不到锻炼的效果。
五是开展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参观电厂,开拓学生的视野,就电厂中的设备和仪器与学生进行交流,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结合,增加学生的物理知识储备。
总之,初中物理综合实践课教学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对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不断探究,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旁引导的原则,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