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姚沛涛 徐扬) 3月14日10时44分,南乐县人民法院拍卖的一处房产在阿里拍卖网以60万元为起拍价,经过93轮出价、57次延时,以73.1万元成交。这是该院近年来网络拍卖溢价率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一次拍卖,也是该院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公正司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乐县人民法院积极践行信息化建设理念,将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全面开启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4.0版,扎实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审执工作驶上快车道。该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质效连续2年居全省基层法院第1名,网上办公办案综合排名居全省第1名。
转变观念,高位推进强保障。审判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既是审判管理的现实需要,也是“科技强院”的应有之义。针对个别法官认为信息化会额外增加负担的错误认识,该院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与审判执行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及时解决应用中的各种问题。通过组织法官观看优秀法院信息化建设成效专题片、组织法官代表到先进法院参观学习等方式,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实现了从“要我用”到“我要用”的转变。该院就信息化建设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专题汇报,争取建设资金,并对信息化应用考核指标实行“日公布、周通报、月讲评、季分析”制度,及时查漏补缺。为确保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该院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建设了科技法庭、“三远一网”直播法庭、智慧楼宇安全防范系统等平台,有效解决了软件、硬件设施落后的问题。
紧盯目标,多措并举促应用。建设是基础,应用是目的。该院紧盯强化应用这一目标,一是坚持以考核促应用。出台《网上办公办案任务分解方案》,将全年目标任务分解到每周、分解到法庭,审管办每周通报完成情况,对完成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责令说明原因并限期完成。二是坚持领导带头使用。院庭长带头使用OA办公系统传阅文件、部署工作、网上办案,特别是疫情发生后,该院院长带头运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审理一起民事案件,发挥示范作用,推动了特殊时期审判执行不停摆。三是坚持以培训保效果。新系统上线后,该院第一时间组织在线操作、实时答疑、问题处理等培训。针对系统梳理出的短板弱项,通过到庭指导、上门服务、现场演示、交流教学等方式,实现干警“应会尽会”。
聚焦重点,融合应用提效果。该院探索实施“4+2”模式,不断拓宽智慧法院建设覆盖面。一是坚持智慧审判提质效。新安装3套“云上法庭”,可同步完成庭审直播、音视频调解;强化运用“左看右写”智能编写文书系统应用,程序性文书实现100%自动生成,极大减轻了法官负担;上线5套智能语音庭审系统,庭审语音同步转化文字识别率在90%以上,庭审时长平均缩短30%。二是坚持智慧执行解难题。高标准建成执行指挥中心,通过网络司法拍卖,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市场竞争拍卖标的价值最大化;通过“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依法查控被执行人各种形式的财产,实现对被执行人财产的动态掌控。三是坚持智慧服务利群众。配备智能诉状生成一体机,当事人可根据诉讼需求输入基本信息,自动生成起诉状;开设自助网上立案专区,引导当事人通过河南诉讼服务网、“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等渠道开展网上立案、网上缴费,充分享受“指尖立案”的便利;在派出法庭设立跨域立案区,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引入当事人访客登记系统,诉讼群众在刷身份证后即可实现诉讼服务区、审判活动区“一证通办”。四是坚持智慧管理提水平。推进信息技术在审判流程、质量评估、绩效考核、人员配置等方面的应用,公布日质效报告232次、各类周通报46期,实现智能化“管案管人”。倡导无纸化办公,通过内网OA办公管理系统,实现所有公文网上传阅、审批、流转、归档,办公效率明显提升。依托河南法院集中送达平台,全面优先适用电子送达,案均送达6.12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五是坚持智慧党建强队伍。引进智慧党建云平台系统,将12个党支部、86名党员日常管理融入平台,进行台账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积分制考核,并由平台实施抓取、自动打分,推动党员学习便捷化、实效化、多元化。六是坚持智慧警务保安全。成立警务指挥中心,上线智慧楼宇安全防范系统,实现对诉讼服务中心安检区、立案区、接访区、审判区及派出法庭的全覆盖;配备包含卫星定位系统的电子脚铐,可实时定位被告人位置,确保整个押解过程全程监控。
受益于信息化建设“数字红利”,目前,该院受理各类案件9345件,审结8953件,结案率95.81%,整体结案率居全市基层法院第1名;平均审理天数由2019年的55.52天缩短至24.67天,为全市最低;人均结案数331.59件,高出全省人均结案数59件;整体案件质效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市2021年综合绩效考核第一名基层法院”,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集体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