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幼儿的健康与生命首先要从饮食开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形成使其受益终生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方式。”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形成于幼儿时期,因为幼儿时期是形成味觉感知、饮食喜好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习惯往往影响终身。
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将食育教育与园本课程有机融合,每日的食谱播报成了进餐环节的重要一环。如何让食谱播报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做了许多尝试。
提前安排,家园联手共育。老师提前公布下周担任“小小餐前播报员”的幼儿名单,并推出下周的食谱和营养分析表,让家长和幼儿根据食谱菜肴,将收集的材料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图片,创编极富趣味性的播报内容。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进了亲子关系,让幼儿建立起健康的饮食观念,充分调动他们的食欲,从而使餐桌变得灵动起来。
目标分层,播报精彩纷呈。依据年龄段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目标。小班幼儿认真倾听教师播报食谱,中大班在集体面前能够尝试用不同的形式,以完整的语言进行播报,并能根据食谱内容介绍其营养价值。小班以教师播报为主,中大班以幼儿播报为主。可以用幼儿喜欢并且容易记住的儿歌,或者用互动性强,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性的猜谜语形式,用PPT、美食报等把当日食谱以图片呈现出来,也可以真实性的食物播报。
创设“食育时光”栏目,由保健医生定期录制美食小影片,推介当季营养美食。家长和孩子在家中共同制作美食;举行“幼儿园我最爱吃的菜”投票活动,“参观食堂”“今天我帮厨”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进食堂,参与制作的过程。创设“美食小主播”评选活动,助推美食播报活动的行进,让更多的幼儿愿意去了解食物、讲述食物、爱吃食物。
自开展食育课程,坚持每日食谱播报活动以来,幼儿的饮食状况较以往已有明显改善,挑食偏食玩食现象正在逐渐弱化。在传承中华进餐文化的基础上,推广食育健康教育,构建科学有序的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把食育理念辐射到家庭,助推“健康中国梦”的实现,是所有幼教人不懈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