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以数学基础知识为本,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阅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知识梳理等方式,将数学知识进行联结、内化,构建新的数学知识体系,是一种学习的理念和教学的设计思路。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深度学习呢?
精心创设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直观感知,通过富有童趣的游戏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兴趣,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利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能在真实的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发数学思考,促使知识点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要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问题之间的结构与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强化阅读感知理解,助力学生深度学数学。数学阅读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可以使数学知识内化于心,帮助学生牢固记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引导自主探究,将知识进行系统建构。小学数学中,许多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建构的。要让学生明白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起知识网络体系才是真正的理解。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网络就是个体的认知体系,让学生建立具有稳定性、清晰性、可利用性的认知结构,就是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要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自我反思,在互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体验,完成深度学习,并向高阶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学生围绕具有基础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全身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我建构,通过交流掌握更多的知识与学习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使思维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的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