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当了18年的班主任,每一届孩子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每一届孩子都有诉不完的情愫。即将毕业的十班,是我在初三上学期新接手的班。中途接新班困难重重,我们走到今天并不容易,取得的所有成绩都融合了十班全体老师、全体家长和全体孩子们的辛勤汗水。
前行,源于鼓励
鼓励孩子,往往可以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孩子在我们的鼓励下,会更加自信地一路前行。
刚接手十班时,我感到孩子们缺乏应有朝气蓬勃,有的孩子甚至有些自卑。为了帮孩子们找回自信,除了经常夸赞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我决定带领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庆新中国成立七十一周年——齐诵一中誓词,欢唱爱国歌曲”活动,希望通过活动,唤醒孩子们内心深处的自信心。
每天放学后,我与孩子们一起一句句背歌词,一遍遍听曲子。嗓子唱哑了,嘴巴干裂了,我们都没有喊苦喊累,我被孩子们的变化和努力深深感动了。每次排练,我都会把排练的视频发到家长群里,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比赛当天,孩子们上台时整齐划一,唱歌时激情飞扬,孩子们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
这次活动让孩子们领悟到,无论做任何事,只要认定目标,坚持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目标。我发现,只要家校配合好,每个孩子都能积极阳光、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和谐,源于理解
师德之魂在于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的黏合剂。老师的爱应洒在集体中,包括对优等生的鞭策、对一般生的督促、对后进生的鼓励。
理解是一种更重要的爱,与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会使他们把不愿意跟父母讲的话讲给老师听,想不通的问题也愿意从老师这里找答案。我把爱奉献给孩子的同时,也收获着孩子们的爱。教师节时,王嘉乐同学搜集全班同学的祝福,并把它们亲手制作成贺卡送到讲台上,我感动万分,一句句亲切的问候让我很欣慰。
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我经常让孩子体验、理解父母的不易,让孩子在家帮父母做做家务,让孩子懂得感恩,学会宽容周围的一切。
现在,我们班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亲子关系,家长们也经常给我沟通,感觉现在孩子长大了也懂事了。学校和家里都充盈着一片和谐。
创新,源于热爱
打造优秀的班级,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家校沟通方式。
为了能让家长及时补充教育知识,我自费学习了一些家庭教育课程,每天及时获取有效的知识,然后再分享到家长微信群,呼吁家长积极学习并写下学习心得,从不间断。截至目前,这项活动已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每日参与的家长达到了86%。让微信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感恩和尊重。组织孩子亲手做美食、做家务,既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让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学会感恩。这项活动收获的不仅仅是美食,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感恩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