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高铁,是这样“炼”成的

—— 写在济郑高铁濮郑段通车之际

济郑高铁濮郑段试运行列车驶离濮阳东站。(资料图)僧少琴 范隆 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22年6月20日,注定将载入濮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史册——经过连续十余年夜以继日的努力,濮阳人的高铁梦想,终于在这一天照进现实。

——这是一个圆梦的时刻。近400万濮阳人期盼了多年的高铁,终于开到了家门口。从今天起,濮阳人将乘上高铁,去追寻自己的诗和远方。

——这是一个回家的喜讯。身处祖国大江南北的龙都儿女,奔走相告,庆祝高铁的到来。对于他们来说,家不再遥远,回家的路天涯变咫尺。

——这是一个交通的跨越——河南省“米”字形高铁网络,在这里划上最后的一“撇”。濮阳也将由此搭上高铁专列,成为中国高铁版图的重要一员。

——这是一个发展的起点——龙的故乡将借高铁的速度,融入郑州“一小时高铁圈”,进而打开融入山东半岛城市圈、长三角城市圈、西南城市圈、中原城市群等通道,实现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伟大目标。

在高铁终于开通的时刻,回顾2009年以来无数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我们发现,所有的幸福都是由智慧和汗水铺筑而成。圆梦高铁,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国家发改委、国铁集团鼎力支持的结果;圆梦高铁,是省委省政府和省直部门关心厚爱的结果,也得益于郑州、新乡、安阳等兄弟市的密切配合;圆梦高铁,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特别是高铁沿线华龙区、开发区、濮阳县等县区涉迁群众,深明大义,主动给高铁“让路”,展现了盼高铁、盼发展的热切愿望;圆梦高铁,还是以中铁三局、中铁十八局、中铁设计、中铁建工为代表的建设者日夜奋战的结果,他们在濮阳大地,用辛劳和智慧奋战五年,创造了中国高铁建设的“濮阳速度”“濮阳质量”“濮阳精神”。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感党恩。在这欢欣鼓舞的美好时刻,近400万濮阳人民,向高铁策划者、建设者和所有参与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条承载近400万濮阳

人民梦想的高铁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月8日,站在高铁濮阳东站站房前,濮阳县清河头乡东刘贯寨村党支部书记何开方思绪万千:“高铁总共占俺村200亩地,当时有些不舍,但一想到长久以来的高铁梦就要实现,我们就特别激动,觉得特别值!”

何开方的话,是近400万濮阳儿女共同的心声。

在中国,恐怕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像濮阳人一样对高铁有如此强烈的盼望。濮阳虽然地处中原腹地,但同时也是豫鲁冀三省交界之处。新中国成立以来,数次大的、直通南北、东西铁路线的开通,都因为各种原因与濮阳擦肩而过,也让濮阳成为河南省18个地市中唯一不通国铁客运的城市。虽然,河南省委、省政府为解决满足濮阳人坐火车出行的需求,从2016年3月18起开通了郑州至濮阳的客运列车,但这趟濮阳首列国铁普通客运列车慢如“蜗牛”,选择乘坐的人并不多。濮阳人外出,多选择到鹤壁坐高铁。

(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袁冰洁

2022-06-20 —— 写在济郑高铁濮郑段通车之际 1 1 濮阳日报 c100491.html 1 高铁,是这样“炼”成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