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
在河南东方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就有这样一位工人,他从业23年,深耕在技术一线,从普通工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行业精英;从入门学技艺到倾力传道授业,为公司培养多名高技能人才,他就是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东方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人张艳华。
1999年,张艳华从江苏徐州老家辗转来到豫北油城濮阳。初到河南东方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张艳华只是技术领域的一名“小白”。“当时啥都不懂,只能干点儿体力活儿。”张艳华回忆说,“但既然来了,就想啥都学,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自此,张艳华扎根一线,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他凭借自己爱学习、肯钻研、有耐心的精神,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便迅速成长为公司的技能标兵。
多年的工作实践让张艳华意识到,河南东方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作为地处中原油田的一家机械制造公司,除了技术要不断创新,还要有不断开疆拓土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勇立潮头。
2006年,公司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想办法开拓国外市场。”在一次会议上,公司总经理郑重提出。张艳华对此深表赞同。
然而,公司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就要获得API会标使用权。当时濮阳没有一家企业有使用API会标的先例,而且申报工作烦冗复杂,涉及的产品型号繁多,这让申报工作陷入了停滞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张艳华经过深思熟虑,主动请缨,要求参与申报工作。“我在基层岗位摸爬滚打多年,能走到今天,也是自己一步一步学出来的。所以,申报工作我责无旁贷。”张艳华说。
为圆满完成申报工作,张艳华吃住在公司,并精心制定《技术规范》,制作工艺卡片、产品图样等,以备审核。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经美国石油协会审核通过,河南东方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功取得API会标使用权。公司产品终于可以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
近年来,张艳华和技术团队共同努力,先后为公司申报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张艳华自己也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章。他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追求技术创新是新时代工人的必备品质。他将继续深耕一线,勇于创新,为推动我市机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管淑颖 通讯员 李京 高钰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