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刘少华)近年来,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南乐一高”)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完善、强化学生思政教育,大力推动思政教育走深走实,从抓好顶层设计、强化队伍建设、拓宽思政课堂、完善制度保障等方面着手,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抓好顶层设计,增强思政教育“主导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的深远意义就在于,“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南乐一高紧紧围绕这一要求,不断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立了以校长和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抽调人员选定思政课程内容,制订计划明确活动方式,牢牢掌握教学“主导权”。
强化队伍建设,增强思政教育“引领性”。“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是解决课程思政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因素。南乐一高注重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开展经验交流会,开展名师讲座,推荐思政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及思政课大赛;通过邀请专家作专题报告、现场教学观摩和跟岗培训、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等多种方式,帮助教师提升能力、整合资源、创新教法。师德师风的不断强化,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有效增强了学校思政教育的“引领性”。
拓宽课堂体系,融入思政教育“本土性”。学校充分利用南乐丰富的红色资源,不断拓宽思政课堂,把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延伸到社会大课堂。先后组织师生到近德固乡佛善村“濮阳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和留固店“第四支队纪念馆”、梁村乡张庄村“韩克华故居”、千口镇“武联防”基地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寻访红色足迹,感悟英烈情怀,弘扬先烈精神。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电影《红色南乐》,了解南乐的英雄历史,进一步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思政教育“长效性”。为确保思政教育的“长效性”,南乐一高特别注重思政教育的相关制度建设,形成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课堂考核评价体系,将对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纳入对教师课堂的考核考评体系,有效确保了课程教学质量。对于新进教师,重点考查其政治立场和师德师风。将教师课堂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纳入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晋级晋升等工作的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