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武建飞研究员带领的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硫化物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和电池规模化制备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新进展。
硫化物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凭借高能量、快速充放电、低温性能好及高安全性、长寿命等优点,开创性地解决了液态锂电池存在的能量密度低、易燃、易爆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一项颠覆性前沿科技。硫化物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核心材料是硫化物电解质,目前已报道的硫化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越来越高,可与商品化锂离子电池所用有机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相媲美。
多年来,该科研团队致力于开发高性能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利用高通量计算方法,开发出高电导率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其室温离子电导率均达到国际水平,且已建立硫化物固体电解质中试生产线,具备公斤级批量制备能力。
在此基础上,针对硫化物电解质空气稳定性的研究,该科研团队近期又取得关键性进展,通过向电解质中进行软酸物质和硬碱物质的双掺杂,获得了兼具高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稳定性和空气稳定性优异的硫化物电解质材料。
目前,该科研团队完成了实验室技术制造,已建立一条全固态软包电池实验室生产线,探索出硫化物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生产模式,为推动高性能、低成本、大容量、高安全硫化物全固态软包电池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据7月5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