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决策部署,市交通运输局把保通保畅摆在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全力畅通交通运输通道,切实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坚持“外防输入 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采取多种有力措施,筑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线,保障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全市物流链畅通,确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供应链稳定,不停产、不停工,最大限度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精心引导我市道路运输行业稳健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呈面广多发的特点。市交通运输局牵头把好入市第一道防线,建立流程规范化、设施标准化、操作模块化工作机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能力显著提升,1个小时内完成平急转换。因时因势,先后29次调整交通服务点查验标准,16次调整道路客运班线发行状态。全市交通系统出动人员3.6万余人次,查验车辆396万台次,查验人员522万人次。市交通运输局指导濮阳东站建立完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机制措施,确保高铁站按时通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濮阳东站组织368辆次大巴车转运隔离人员8000余人次。
物流畅通关系着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市交通运输局严格落实国家“十条举措”和省“十六条措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双向发力,实现“疫断其路 货畅其流”。一是优化防控措施。坚持不搞一刀切式劝返,严格落实“一断三不断”要求,全市13个高速收费站通过分流管控、优化查验流程、强化闭环管理等手段,不断提高精准防控水平,有效提升通行效率。二是健全通行制度。新冠肺炎疫情防空静态管理期间,严格按照“人员车辆从严,物流车辆尽保”的原则,市城区实行专人专车专证,对民生物资车辆、企业物流车辆、重点项目、闭环管理的施工工地发放特勤通行证,确保民生有保障、企业能生产、项目能施工;调整高速口到企业园区卡口点位设置,畅通石化路以北、胜利路两侧区域内的中原乙烯、中原大化和惠成电子等42家企业的物流通道,最大限度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三是助企纾困解难题。先后5次召开交通行业和物流需求大户企业座谈会,面对面解读保通保畅政策,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打通政策落地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先后3批申报“四保”白名单企业1153家,申报率达100%。经过多向发力,市交通运输局有效对冲了3月份、5月份两次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各项指标快速反弹回升,截止到6月底,全市客货运输周转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2%,居全省第一方阵。
下半年,市交通运输局将以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持续动能,以每天之成效保全年之成果,为濮阳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当好先行。
据了解,市交通运输局首先制订了常态化和应急状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相对应的保通保畅工作方案,以“疫断其路 货畅其流”为根本目标。一是推进物流保通保畅长效化、制度化、常态化,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白名单企业应保尽保,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二是电子卡口与人工服务点相结合,提升查验精准度。严格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全市25个无形卡口、42套侦码和38台摄像头已安装完毕,覆盖全市13个高速出入口和国省干线入市口,目前省平台正在调试优化运行。下一步,将适时数据与各卡口服务点共享,提升查验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精准度。
在持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方面,为建立完善高效的运输网络,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市交通运输局制订了相应策略。一是壮大集聚效应,促进运输量强劲增长。市交通运输局出台了《激励落户外地经营性道路货物运输企业、货运车辆返乡经营十条措施》,为吸引和引导外地货车回流,稳定市场主体,释放政策红利,提高运输总量,提升行业发展韧性后劲。二是服务产业发展,保障供应链产业链需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危险品运输企业管理办法,对工业企业产业链条的需求应保尽保,对已经许可的危化品运输企业严格管理。三是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打造客货邮融合新模式,积极培育台前、范县争创全省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我市全面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在完成60%行政村覆盖任务的基础上,年底实现100%行政村快递服务全覆盖。我市交通系统上下全面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已进一步做好道路保通保畅工作,客货运输指标正有序快速恢复,公路路网运行更加畅通,助企纾困力度不断加大,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以行业大局稳定和扎实工作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 崔利辉 通讯员 董甫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