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关于濮阳县文留镇枣科小学校长张广明的视频在网络流传开。2分38秒的视频,以“搬砖4年挥霍7万元,这个校长好硬核”为标题,简要讲述了张广明利用暑假到工地打工挣钱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让面临撤并的乡村小学重新焕发生机的感人故事。“搬砖校长”这个新称谓,让这位2021年第四季度“濮阳好人”再次火“出圈”。
“好,我马上把资料整理好发给你……”一直在学校自然科学实验大棚里忙碌的张广明不断接到希望捐助的电话,很多人表示想要捐资助学或帮助学校及其本人。“社会关注我们是好事,但我更期望社会关注农村教育发展问题。”张广明说。
初心不改 扎根乡村育桃李
张广明的家在文留镇任庄村,是个典型的农民家庭。在大姐夫的资助下,张广明完成了大学学业,2003年毕业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专业。
“之所以选择师范专业,就是知道教育对农村的影响,想回到农村任教,让更多的农民孩子能成才。”话虽这样说,但为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张广明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的教育理想,去收入更高的企业工作。但人生经历让他深深知道,教育对于农村孩子及其背后家庭的重要意义,他一直希望能回到教育战线,为改善家乡的教育状况做点贡献。2007年,张广明通过招教考试,成了一名乡村教师,被分配到濮阳县梁庄乡周庙小学(现已撤并)任教。
因为教学成绩突出,也因为想让更多的孩子能升入高中,2012年,张广明到文留镇一中任教。在这里任教6年,张广明对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了新认识。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甚至有自残、自杀的极端案例。
经过长期观察和调研,张广明发现,这些留守孩子在小学甚至更早的时候就缺乏必要的陪伴和教导。“小学是在为一生打基础,学习和成长经历更关键!”带着这个想法,2018年,在送走一届毕业班后,张广明主动申请调到文留镇枣科小学工作。
工地搬砖 出力挣钱美校园
当时,文留镇枣科小学面临被撤并,只有1名正式老师,但学区却覆盖了周边枣科村、东张庄村、侍郎寨村和吉庄村,户籍人口近4000人。
虽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学校的情景还是突破了张广明的想象,建筑垃圾成堆、杂草丛生一人多高、校园地面没有硬化、有教学楼但消防没有验收、学校也没有经费……
于是,张广明只能自己拿起镰刀除杂草、自己买来油漆刷桌椅,还自费找机械帮忙平整土地、运送建筑垃圾,打了一口沙管井用来完善消防设施,以便通过消防验收。由于学校路面没有硬化,一下雨就泥泞遍地,张广明又从附近村民家里拉来拆房子的旧砖,一个人用一个星期铺就了一条硬砖路面……
“干点儿活没啥,关键是资金问题。”张广明的工资是他们家里的主要收入,爱人在镇上做小生意贴补家用,两个孩子还在上学,日子过得很紧张。枣科小学的建设投入让张广明感受到了巨大压力,联想到以后可能还会有新的需求,让他不得不考虑资金问题。
“挣钱去!”张广明选择了最直接、也是最辛苦的方式,“我有把子力气,到工地挣钱去!”家里有亲戚做建筑工程,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承诺他:“假期随时干,开学随时走,工资随时结清。”于是,校长张广明正式变为“搬砖校长”。
“在河北衡水干木工活一天350元,在台前干钢结构工一天200元……”4年来,张广明省吃俭用挣的几万元全部投入学校建设。此外,张广明还积极联系公益组织争取项目资金,通过亲朋好友争取支持。如今,枣科小学的学生除了拥有平整的路面、简单的体育器材,还拥有了自然科学实验大棚、科学实验室和创客坊等“潮品”。
学校的景色让人眼前一亮:自然科学大棚前面有因势而建的“小桥流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机盎然;学校前院有“英雄台”可进行多功能体育活动,旁边还有一个原木秋千,成了学生的快乐天地;后院规划成了圆形跑道,内设足球、羽毛球、排球等场地,四周种植了多品种的绿化树木与枣树,绿树成荫,花果飘香……
谈及今年为什么没有去打工,张广明表示,今年学习任务比较重,培训行程已经安排得非常满。“我的主业是校长,应该把学校的教学质量搞上去。我的‘科教融合大实践’正在一步步推进。”
开拓创新 探索农村教育发展之路
“科教整合大实践”已被张广明写在学校大门的墙上:“努力挖掘乡土优势资源,以科学实验为主线,以劳动为基础,把多学科课程有机融入进去,让乡村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张广明思考的问题。近些年,经济条件较好的孩子都去了县城学校,可村里那些走不出去的孩子该怎么办呢?张广明校长内心不服!为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而完整的教育,他立志要探寻一条新路,助力乡村孩子成人成才。因为学校经费少,只能通过不断求教与学习,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学校的条件先去挖掘并实践一些接地气的耕读教育理念。
“科教兴国是我国重大战略,基础教育阶段又是学生重要的启蒙期,学生必须有创新精神,而教育创新要从科学创作劳动实践中来。”张广明介绍,“离开劳动实践的创新都是纸上谈兵,‘科教融合大实践’这条教育创新之路是切实可行的。”
2020年10月,经与家长协商,张广明自筹自建,利用废弃的3间瓦房,挂牌成立了濮阳县文留镇家庭实验室少年科学院,主要是与学生一起做科学实验与搞创客教育。2021年5月,又建成了100平方米的自然科学实验大棚,命名为“家庭实验室乡村旗舰中心”,内部规划了土地植物种植区、无土栽培区、4米见方的水上项目区、12米长的生态睡莲区……学生可以在这里完成造小船、做浮力实验、造水车浇花育苗、利用水位落差建水力发电装置等一些PBL项目性学习与研究,开设国际前沿的STEAM课程……跟随农耕节令,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小麦、粘玉米、红薯等农作物的对比种植实验,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动手动脑,打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去实践。“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对世界的认知,在学中玩、玩中学,效果非常显著。”张广明说。
学校还打造家庭实验室未来庭院计划,从本校学生家庭开始,利用农村家庭里废弃的庭院或村中角落,让老师、学生、家长、村委会等共同设计规划,把农村家庭打造成干净整洁的生态文明家庭,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学校育人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走向社会的人。”结合果园、田园和大棚里所产出的劳动成果,张广明在学校里设置市场摊位,从紧张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钱,成立“支教超市”,把儿童钱币盖上学校的印章就成了可以在校内流通的校园币,创设“枣科币”综合考评发放方案,又成立了一个“校长银行”,一周一个销售一个出纳,分班分工,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财商意识与能力。“把市场搬进学校”的实践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科知识的学习,还让学生的学习与自身能力的提高进入良性循环。
今年6月,为了让学生践行综合实践课程,提高村民的科学素养,张广明结合本校的科学实验资源,带领学生到辖区内的4个村庄,用摆地摊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器材、讲解实验原理进行“家庭实验室一条街”科普宣传与推广活动。他说,这个青少年科普调查体验活动会持续进行下去,并且会不断迭代升级。
“相比于‘搬砖校长’,我更希望学校因为课程教学成果而被大家熟知。”张广明表示,“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有利于学校、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农村教育的事,我都会努力去尝试,用百倍的努力去成就学生美好的未来。”
看来张广明不只是会“搬砖”,他还有更大的乡村教育振兴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