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市先后开展了各类学科教学竞赛活动,包含了微课、说课、教学阐释等形式。其实,这三种课堂教研的样态已经出现很多年了,但大家总是从技术的角度,也就是课堂实施的操作层面去研究、去准备。我个人认为,只关注课堂形式的精彩,单纯从操作层面去准备是不够的。自己近几年也参加了一些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并根据参赛经验,对这些课研形态各自的特点进行了思考和对比。
说课要说出教材分析、学情把握、理论依据、目标确定、教学策略、活动设计、板书呈现和教学反思。在说课过程中要呈现板书、课件制作、普通话、时间掌控等教学基本技能水平,展示对课程特点、课程理念、学习目标的把握。最重要的是对以上内容都要深入浅出地说明白,让别人听得懂,能听出教师理论深、思路清、敢放手、技能强、有方法、效果好。
微课则是要还原课堂现场的师生活动,包括教师在课堂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语、教授语、评价语、总结语等,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语和学习行为。中间所需要呈现的东西更多,除了展示板书、课件制作、普通话等教学基本技能水平,还要让观众看出教师课程理念的贯彻、学习目标的把握、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了解等。
教学阐释,往往在教学比武竞赛中被要求与微课一起展示,且一般放在微课之后,它与说课不同,但有些类似。教学阐释内容一定要突出重点,语言一定要简练,不能像说课一样面面俱到、论述详细。在阐释中要概述教材分析、学情把握、理论依据、设计思路,要准确说出教学目标,要重点把阐释内容放在教学过程上,阐释清楚为什么这样设计、设计的依据、设计的具体活动,以及要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在阐述过程中,要体现出教师个人的理论水平、教学智慧、教材把握、学情把握等基本业务素养。
虽然说课、微课、教学阐释各有特点,但都依赖于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教育理念、熟悉课程特点和学习目标、丰富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持续提升板书、课件制作、教学语言、资源搜集整理与运用等基本功,努力加强个人专业素养建设,才能在课堂各类样态的展示中呈现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