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安徽女孩微信寻亲 记者成功牵线

记者:“您好,张安玉先生,我是本报记者,请问张守贵先生是您的父亲吗?”

张安玉:“是的,张守贵是我的父亲。”

记者:“请问您对张和琴和邵玉这两个名字熟悉吗?”

张安玉: “熟悉,我们是亲戚,但是已经失去联系很多年了。”

记者:“她们在寻找您的父亲……”

9月1日上午,记者拨通了张安玉的电话,在得到了对方肯定的回答后,记者向张安玉讲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您好,我在濮阳早报公众号寻人文章末尾看到了您的号码,想寻求帮助。”8月30日一早,一条申请添加微信好友的信息,在记者的手机上弹出。发信息求助的女孩叫邵玉,今年22岁,安徽滁州人。通过联系,记者了解到,邵玉想通过濮阳早报寻找10余年未见的亲人。

“我要找的人,名叫张守贵,今年应该80余岁,他是我外公的弟弟。他很早的时候就带着子女去了河南濮阳中原油田,在那里工作。我记得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0余年前,他们曾回来过一次,之后我就没再见过他们。慢慢的,他们的联系方式也没有了。那个时候我还很小,但是我很喜欢他。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不知道他们一家人现在怎么样了,直到我看到了濮阳早报的寻人文章。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添加了您的微信。我只知道他是中原油田的退休干部,现在应该80余岁了。”谈起自己找人的初衷,邵玉这样说。

没有照片,没有具体工作单位,没有其他更多的信息,只有一个名字和一个大概年龄,该如何寻找呢?“中原油田的退休干部”,这句话提醒了记者。8月31日上午,记者和中原油田离退休干部管理处取得了联系。中原油田离退休干部管理处老干部管理科科长袁炳伟听到记者的诉求后,耐心地在后台查询。通过查询,记者发现,有两人名叫“张守贵”,其中一人年龄80余岁,老家在安徽滁州。

这个张守贵是不是邵玉要找的人呢?会不会存在其他什么问题?在记者的进一步询问下,邵玉向记者提供了母亲的名字张和琴。邵玉说:“张和琴是我的母亲,如果真的找到人了,只要提起母亲和我的名字,他就会知道。”

谨慎起见,记者并未直接拨打张守贵老人的电话,而是和他的儿子张安玉取得了联系。通过联系,记者确定了张守贵和邵玉之间的亲人关系,在张安玉的授意下,记者把联系方式提供给了邵玉。

时隔10余年后,邵玉又一次联系到了自己的亲人。微信里,邵玉开心地告诉记者:“我妈妈和他们联系上了,非常感谢,多亏了濮阳早报记者的帮助,不然还不知道怎样才能联系到他们呢。”邵玉表示,因为疫情原因,她们暂时无法和亲人相见,等到以后有机会了一定会到濮阳来和亲人团聚。本报记者 赵春晖

2022-09-14 1 1 濮阳日报 c104664.html 1 安徽女孩微信寻亲 记者成功牵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