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5人落网

本报讯(记者 杜鹏) 非法获取公民信息并进行买卖已经不是新闻,日常生活中公民的姓名和电话等信息最易泄露,可能被不法人员利用进行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除影响公民个人生活外,还会对公民财产、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近日,濮阳警方侦破多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注重个人信息保护。

8月22日,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刑侦大队发现辖区内有一名为境外跨境赌博网站进行引流的犯罪嫌疑人,侦查发现:2022年6月13日至2022年8月22日,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接受网上引流群的任务,冒充“58招聘”“电商招商”等客服,通过某软件拨打电话,引导他人添加境外赌博或电信诈骗团伙的微信,从而获取佣金,共获利1.4万余元。经过摸排调查,民警将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抓获归案。经讯问,犯罪嫌疑人张某某对其违法犯罪的事实供认不讳。目前,张某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近日,范县公安局老城派出所在工作中发现一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通过进一步调查,摸清了该犯罪团伙的作案特点和活动区域。8月12日,民警成功捣毁其犯罪窝点,将4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现场缴获作案手机120余部、电脑5台。经查,该团伙在网络上购买公民手机号码,而后进行注册某社交软件账号 ,为淫秽色情账号吸粉引流。经讯问,4名犯罪嫌疑人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醒: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信息保护,然而,随着犯罪手段的不断翻新,仍不时发生个人信息被泄露、盗用、滥用的情况,广大市民群众务必要引起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随意将个人信息透露给无关人员,防止因保密意识不强导致信息泄露。若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并且威胁自己银行卡的使用安全时,应尽快更改银行卡密码,必要时先挂失。若发现邮箱、QQ、微信等账号被盗,在找回账号的同时应尽快通知亲朋好友,避免收到假信息被骗。在收到不明邮件、电话、信息或涉及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时,一定要多留心,不轻易泄露身份证号码等重要信息,不要透露验证码、密码等。不要轻易出借自己的身份证包括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文件,如身份证丢失应及时到公安机关挂失备案,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身份证从事不法活动。尽量不要在社交媒体发布个人身份信息、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防止信息泄露带来的危害。非法获取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将承担刑事责任。公安机关正告所有不法分子,切勿以身试法。

2022-09-14 1 1 濮阳日报 c104666.html 1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5人落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