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本报近日开设的《人民至上践承诺——我市2022年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回眸》栏目,全景式展示了今年以来我市强力推动民生实事落实落地的生动实践。从实现普通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县(区)全覆盖,到加快构建特色康养生态圈,从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到开展医疗惠民行动,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是我市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真实写照。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民生问题,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让惠民答卷更有厚度,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一系列民生工程落地见效,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今年以来,疫情延宕反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更好发挥改善民生促和谐、促发展的作用。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建议,科学谋划明年民生实事项目,把握时序进度,注重工作实效,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民生实事项目更接地气、更暖人心。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的二十大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我们做好下一步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让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中看到更多变化、得到更大实惠,赢得民心、汇聚民力,形成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合力。肖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