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来,他无怨无悔地护理带病卧床的父亲、照顾偏瘫的妻子、服侍年迈的母亲、看护精神有障碍的弟弟。如今,74岁高龄的他,依旧悉心照料着110岁母亲,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孝子之歌。他就是清丰县高堡乡高堡街村村民高林普,今年11月被评为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
初心:娘陪我长大 我陪娘变老
高林普兄妹六人,三个姐妹三个兄弟。高林普的父亲是村干部,一心扑在工作上,从1947年一直干到退休。平时照顾老人、抚养孩子等家务活儿,都落在了母亲任凤月一个人身上。
任凤月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那年月几乎家家户户都穷,养家糊口都难,能吃饱就不错,更别说上学了。但任凤月说:“再难再苦也得让孩子念书,不念书将来会傻一辈子。”为了供兄妹六人上学,裹着小脚的母亲,天天在野外捋各种叶子,喂牛喂羊喂猪,没白天没黑夜地辛苦干活儿。得益于母亲,高林普兄妹六人,有四个后来都有了正式工作。高林普初中毕业后,先是在村里当民办教师,后来又通过自修,成为公办教师。
母亲的付出,高林普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打心眼里感激母亲,很早就发誓,将来母亲老了,一定要善待母亲、孝顺母亲。
因为高林普的舅舅没有儿子,母亲把高林普的大哥过继给了他的舅舅。高林普的弟弟有精神智障。赡养父母、照顾弟弟的任务,就落到了高林普身上。为劝弟弟吃药,高林普挨弟弟的打,右手大拇指甚至被弟弟咬伤。弟弟一天天大了,母亲整天唉声叹气,高林普知道,母亲是在为弟弟的未来担忧。于是,他四处给弟弟看病,并给弟弟盖了砖瓦房,帮弟弟娶了媳妇。看到弟弟终于成家,母亲的愁眉终于舒展。
孝心:提前离岗照顾三个“病号”
高林普的父亲,也是一名长寿老人。但由于年轻时干活儿太拼,身上留下太多疾病。到80岁时,生活已不能自理,天天要靠输液、吃药来维持。母亲身体虽然没有大毛病,但肠胃差,一受凉就拉肚子。母亲85岁以后,高林普说啥也不让她再操劳了,由他来照顾双亲。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高林普一边上班,一边照顾父母亲。他给父亲端屎端尿,带着父亲去医院输液,一有空时就推着父亲在村里散心解闷。
2006年,另一个打击来临。高林普的老伴儿突发脑溢血,经过抢救,命虽保住了,但落下偏瘫。2009年,因病情恶化,老伴儿的四肢再也不能动。照顾双亲和老伴儿的任务,全落在高林普一个人身上。“93岁老爹躺在床,近百岁母亲坐一旁,还有个妻子瘫在旁。”这是高林普当时天天需要面对的情景。为此,高林普做出选择,还有两年才退休的他,提前离岗,一心一意回家照顾病人。2008年,父亲的病情加重,去了好几家医院都被拒绝收治,最后到了市第五人民医院,面对再次拒绝,高林普“扑通”一声向医生跪下,希望能为父亲治疗。在医生的进一步治疗和他的精心照顾下,父亲又坚持了4年,于2012年去世,享年98岁。2015年,与病魔斗争10年后,老伴儿也因全身器官衰竭,离开了高林普。
专心:数年如一日“专职”照顾母亲
父亲和老伴儿的去世,让高林普对母亲更加珍惜。他意识到,必须更加细心地伺候母亲,只有儿女伺候得好,母亲的生命才能更长;必须更加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因为这样的时光一旦失去,将永不再来。
对于高林普和任凤月来说,日子平淡如水。白天,儿孙们都上班的时候,两个人就拉家常,母亲常会向高林普讲起过去的事情,很多事情母亲一遍遍讲,高林普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听。晚上,高林普给母亲洗脚。母亲经常拉肚子,起夜较多,母亲一叫他就得起床服侍母亲,“多年来几乎没有睡过自然醒”。
每次吃饭,高林普都是先喂母亲吃完,自己再吃。母亲胃口不好,有时不爱吃饭,为了母亲健康,每次饭前高林普都要“耍些手段”逗母亲开心,“连哄带骗”让母亲吃饭,就像小时候母亲“哄骗”自己吃饭一样。
高林普的床上,放的是母亲的药。母亲身体弱,爱拉肚子,所以备有治拉肚子的药;老人胃动力弱,为促进消化,得有开胃的药;母亲免疫力不好,容易感冒,感冒药必须常备;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一兴奋晚上就睡不着觉,安神药也必不可少。此外,母亲喜爱的香油、鸡蛋、糖、蜂蜜、奶粉、牛奶,一年365天,一天都不缺。正是由于高林普的精心照料,他的母亲110岁高龄仍然精神矍铄、身体健康。
高林普孝顺老人的事迹,传遍了周边十里八村。乡亲们提起他,都赞不绝口,称他为“当代张清丰”。他也相继获“濮阳市道德模范”“河南省十大孝贤”“河南好人”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李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