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段利梅) 日前,美团濮阳公司组织开展2022年“冬季送温暖”活动,为近千名外卖小哥送去保温杯、皮手套和保暖头罩“三件套”,让他们在寒冬中感受到爱心和温暖。这是我市新业态工会开展的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总工会探索集“建会、普惠、维权”为一体的新业态工会工作新机制,努力打造全省新业态工会工作“濮阳样板”。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企业工会、行业联合会120家,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1.6万人,同比分别增长445%和136%,走在了全省前列。
新形势下,社会涌现出了外卖配送员、快递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且这部分群体具有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强等特点。面对复杂疫情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如何最大限度把大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起来、稳固下来,使他们成为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成为市工会系统负责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要想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首先就要把他们纳入组织管理,为他们提供一个“家”。今年年初,市总工会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维权服务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在外卖配送员、快递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4个重点群体的基础上,拓展吸纳电商直播、家政服务等各行业各领域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确立“4+N”新业态群体发展对象。其中,将6月份定为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攻坚月,并在当月实现市、县(区)两级新业态工会联合会全覆盖,提前超额完成2022年度省总工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有了组织,如何紧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提升服务质效,以实际行动打通工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呢?一是积极开展随手拍短视频(照片)、职工摄影展、集中入会宣誓和行业劳动竞赛等活动,充分展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风采。二是通过线上智慧工会建设,联合380余家商超开展绿色出行、五元观影(洗车)、购买电器满减和采购农副产品等会员消费优惠活动;举办线上直播专场招聘会,吸引5.41万人参与;自主研发户外劳动者驿站地图,使全市403家户外劳动者驿站和工会服务站点“网上可查、地图可寻”;组织开展夏季送清凉、“六一”慰问、为困难职工送温暖等活动,让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切实感受到党和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如果遭到损害,该怎么办?针对这一问题,我市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新就业形态特点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协调消除“隐性壁垒”。一是聚焦劳动争议化解。创新实施劳动争议“商调裁诉执”多元化解机制,并在全省首家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为他们提供劳动争议集中受理、多元调解、裁审衔接等“一站式”服务。二是聚焦集体协商。以清丰县货运行业、台前县豫台运输公司、开发区宏利汽车有限公司等为试点,与行业协会、头部企业和企业代表组织就报酬支付、劳动时间、休息休假等问题开展集体协商,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是聚焦劳动领域政治安全。以“五个不发生”为底线,在县(区)新业态工会联合会中设立工资协商指导员、舆情信息收集员和劳动争议调解员383人,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依法理性表达合理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