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进号角,擘画了新时代推进“三农”事业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作为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干部,要自觉学习、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市委、市纪委部署要求,强化政治担当、勇于善于监督,为“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聚焦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督促保障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濮阳“三农”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一是监督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心入脑。督促驻在单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发挥干部夜校平台作用,要求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报告、深入精准悟思想。二是监督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督促驻在单位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前瞻性、精细化谋划“三农”工作。三是监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督促“关键少数”作表率、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履职责、党组支部一体推进抓党建;紧盯市委巡察问题整改,要结果、要质量,确保全面整改、持续见效。
聚焦最艰巨最繁重任务,督促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市八次党代会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我市打造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派驻监督要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有力护航乡村振兴。一是强化政治监督。督促协助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牵头作用,压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等关键部门责任,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工作任务就执行到哪里。二是严肃纪律规矩。市、县派驻纪检组一体核查党员干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存在的作风不实问题、惠民政策中的优亲厚友问题等。三是做实日常监督。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作用质效、“四不摘”要求落实情况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监督整改。
聚焦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督促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和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扛起国家级粮食核心区和省级粮食主产区政治责任,严守耕地红线,提升耕地质量,强化科技支撑,连年粮食总产稳定在50亿斤以上。派驻监督要紧紧围绕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共同扛起政治责任。一要练就本领。熟悉国家关于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政策,掌握全市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发展战略、阶段任务、施工和验收标准;熟悉优质种子资源保护和潜力挖掘情况,了解濮阳“莛子麦”及其他7个新培育小麦品种的推广工作;熟悉农机补贴和机耕机种机收情况,了解工作中的短板等。二要“丈量”田野。深入农户,咨询当事人,在“唠家常”中“察日常”,了解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三要瞪大眼睛。看资金拨付,查有没有挤占挪用;看责任清单,查有没有履职尽责;看进度要求,查有没有懒政怠政;看质量标准,查有没有以次充好等。
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督促保障乡村基础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反映了亿万农民的愿景和期盼,说到了百姓的心坎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创新开展农村“垃圾清零”“三清一改”行动,在全省率先推行全域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机制,95%以上的村实现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69%,建成18个“美丽小镇”,其中6个获省级命名,我市被评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市”,生态濮阳的壮美画卷在龙都大地渐次铺开。派驻监督要紧跟市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锣鼓点”,督促保障重点工作落实。一是助力护航基础设施建设,监督推动农村交通运输、快递物流、垃圾收集、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助力护航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监督推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种植业污染防治,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三是助力护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监督户厕改造、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村庄垃圾治理,保障农村更美、濮阳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