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课堂内外

幼小衔接背景下 大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策略

市实验幼儿园 赖利敏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顺利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因此就产生了孩子能否跟上小学节奏的焦虑和担忧。那么,家长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较快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在生活准备的教育建议中提出:逐步调整一日作息,坚持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做好个人生活管理,能按照需求喝水、如厕、增减衣物;学会分类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物品,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步树立时间观念,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由此看来,科学适宜的教育方法,能有效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自然过渡。

一、我的地盘我做主

在家庭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孩子进入大班后,要有一个独立的房间,有高度适宜的书桌、舒适的座椅、护眼灯等满足孩子学习与生活的硬件设施。这样安排,一是可以让孩子感觉到拥有独立空间后的自信和自主;二是可以满足孩子在安静的环境里专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三是孩子有了“主人翁”意识,便于自我管理。

同时,家长可以借鉴“6S管理制度”,将物品按照固定的位置分类摆放。孩子在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中受到熏陶,便能在耳濡目染中逐步养成收拾整理的好习惯。每当孩子将自己的衣柜、书柜、玩具柜收纳整理后,家长要及时表扬称赞,鼓励孩子持之以恒,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良性循环。孩子会对收拾整理乐此不疲,从收拾自己的房间延伸到整个家庭的分类整理,都能看到孩子忙碌的身影。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做事情的条理性,又强化了收纳整理的意识,为入学后整理书包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我是时间小主人

对于孩子来说,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当抽象的时间和具体的生活没有建立联系的时候,孩子是无法直接感知到的。在家长反复催促时,孩子感受到的只是家长急躁的情绪、皱起的额头和高了几分贝的声音。

因此,与其反复催促不如帮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树立时间的观念,通过认识钟表、制订周末计划等活动,让孩子学会估算时间、感知时间的长短、合理规划时间,养成守时的好习惯。在家里的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有数字的钟表,让孩子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了解小时和分钟。同时,在和孩子对话时,要尽可能地将时间和具体事件联系起来说,帮助孩子逐渐建立时间和事件的联系,理解时间代表的真正含义。要孩子一起商讨周末的计划与安排,留出一些时间由孩子自己自由支配。家长可协助列出一张周末时间表,大致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鼓励并引导孩子用绘画或其他形式表现出自己打算做的事情。

总之,成年人要珍视日常生活的独特价值,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付诸行动,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提升自我服务和管理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2023-01-17 市实验幼儿园 赖利敏 1 1 濮阳日报 c110811.html 1 幼小衔接背景下 大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