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刚交接完班,中原油田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制氢车间班长邢双喜就“全副武装”带领两名员工准备对制氢装置进行巡检。
对讲机、巡检包等工具一个不少,巡检一个多月来,邢双喜已经对巡检的流程了如指掌,但是,他每次都一丝不苟。“制造‘绿氢’对我们整个油田来说都是‘新鲜玩意’,我们的经验少,所以我必须要加倍仔细。”邢双喜说得不无道理,他提到的制氢项目是国内最大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装置,于2022年12月在中原油田成功投产。该项目以“绿电”制“绿氢”,日产高纯度“绿氢”1.12吨。
巡检工作说起来容易,但是干起来真不简单。邢双喜操作的机器属临氢高压易燃易爆装置。他深知岗位安全责任大于天,必须练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随时应对突发事件。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在该项目正式投运之前,邢双喜就不断地熟悉项目的各类设备、设施。“原来我干的是炼油工作,现在必须要努力学习才行。”很快,他就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制氢岗位的生产骨干。
“班长,液氮灌底部出现漏水!”当日巡检中,突然听到这样的报告,邢双喜的心“咯噔”一下紧张了起来。他赶紧俯下身子,在液氮灌旁边趴了近两分钟,也发现了漏水现象。“这二十来天,我也是第一次遇到‘隐患’,这套全新装置运行时间不到一个月,应该不会出现问题啊。”邢双喜坦言。但是,他依旧有条不紊地对液氮灌周围的管线进行逐一排查。
每一条管线外表都完好无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漏水?“有没有可能是这两天融化的雪水?”同事一句话点醒了正在思考的邢双喜。他立即跑到了单位的监控室,发现液氮灌旁边设备的遮雨棚上的雪水滴答滴答地往下流淌。
漏水原因找到了,邢双喜的心也就放松了下来。虽然是一场“虚惊”,但是,他还是蹬上梯子认真地将遮雨棚上的雪水清扫干净。
巡检结束后,邢双喜接到了家人的电话,希望他能够早点下班,购买一些年货,但是邢双喜还是带着歉意拒绝了。“保证装置平稳运行,我们巡检人员很关键,现在正值设备运行的初期阶段,我们必须加密巡检的频次。”邢双喜说,现在他们巡检一个白班要走2万步,晚班也要走超过1万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提前发现问题。
“我也希望能回家过年,但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担负这份责任。”邢双喜说,“我们必须站好‘春节岗’,让制氢装置也‘过’个平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