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综合

非遗传承人陈正达: 巧手捏面塑 “萌兔”迎新春

一把小刀、一把镊子、一根竹签、几块不同颜色的面团,用手简单地揉、捏、搓、压,不一会儿,一只长着长耳朵、怀抱胡萝卜的面塑小白兔就做好了。这是1月16日上午,记者在清丰县双庙乡东庵上村陈氏面塑第四代传承人陈正达的工作室看到的一幕。随着兔年春节临近,陈正达捏制了上千只萌态十足的兔子面塑作品,用他特有的传统技艺,喜迎兔年的到来。

今年55岁的陈正达出生于面塑世家,五六岁时就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习捏面人,从事面塑艺术至今已有40余年。2021年,陈氏面塑被评为省级非遗项目。

陈正达的面塑以小麦为主料、糯米为辅料,调成不同色彩,经过捏、搓、压等制作手法,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特别是他制作的形态各异的老寿星面塑、龙形面塑,在市场上颇受欢迎。而且每逢过年,陈正达都要制作以生肖、瓜果为题材的各种面塑作品,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逢年过节,人们都会用面蒸花馍、刺猬、瓜果、寿桃等,在大年初一时,敬天敬地敬祖宗,这是感恩先人的一种表达方式。从花馍到面塑,是一个从普通形式到艺术精品的飞跃。”陈正达拿着刚做好的兔子面塑笑呵呵地说:“今年是兔年,我从去年11月份就开始做抱着胡萝卜的小兔子,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兔年‘兔’飞猛进、大展鸿‘兔’。”

陈正达不仅热爱制作面塑,也很重视对这个非遗项目的推广和传承。2017年,他在村里建起了陈氏面塑非遗研学基地,编写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研学教程,指导前来参观的学生和游客做花馍、捏面塑,让他们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记者采访当天,正巧遇到几名孩子在和陈正达学做面塑。“新年就要到了,我趁假期来找陈老师学习制作面塑。你看,这是我做的独一无二的小兔子!”学员陈佳兴兴奋地说。

谈起新年愿望,陈正达表示:“除了面塑,东庵上村还拥有泥人、绢艺、风筝、脸谱、布老虎等多个非遗项目,再加上紧邻单拐革命老区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我希望通过我们的非遗研学基地,进一步拉动东庵上村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把东庵上村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都有名气的‘特色文化旅游村’。”

本报记者 樊欣欣

2023-01-20 1 1 濮阳日报 c110898.html 1 非遗传承人陈正达: 巧手捏面塑 “萌兔”迎新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