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濮阳市民,我有责任、有义务宣传濮阳,为提高濮阳知名度尽一份力。”1月18日下午,远在北京的王浩在电话中对记者说。
王浩是中原油田一名职工,前不久被派往北京出差。18日上午忙完公务后,他决定参观国家博物馆。进博物馆没多久,他忽然看到“古代中国”展区的一个展位前围了很多游客。
王浩凑上前想看个究竟。“一看顿时就骄傲了,这不是‘中华第一龙’吗?”王浩说,旁边的解释牌上写着“蚌塑‘龙虎’墓,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中文下面还配有英文。
王浩没想到,能在国家博物馆看到来自濮阳的文物,还是如此显眼的位置。“这是河南濮阳出土的‘中华第一龙’,我就是濮阳的。”王浩情不自禁地对游客说。
大家的目光纷纷看向他,“你就是濮阳的?你们家乡真了不起,出土了这么珍贵的文物!”……人群中发出由衷的赞叹。
听了大家的话,王浩即兴当起了“义务导游”,给大家讲了“中华第一龙”的出土过程、龙文化等,精彩的讲解引来大家的阵阵掌声。
“谢谢你,小伙子,你这‘导游’当得有水平。”一位大爷对王浩伸出了大拇指。
“能在北京看到来自家乡的珍贵文物,那种骄傲不到现场根本感受不到。我觉得每一个濮阳人都应该为家乡自豪,为宣传家乡做出努力。”王浩说。
本报记者 袁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