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育专刊·教苑拾荟

“双减”背景下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提升课堂效率、优化作业设计的探究。

一、整体构建,优化作业设计维度

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我立足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了两种作业:一是课堂目标当堂检测,以基础题为主,适当变换条件,检测不同学生对例题的掌握,从而评出课堂小明星、模仿小能手。二是单元目标分段检查、阶段抽测,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层次的题型,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设计了三种不同层次的作业。基础型:一个圆桌的半径是2米,要在上面盖一个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提高型:一个圆形游泳池的周长是1256米,这个游泳池的面积是多少?发展型:王爷爷想用18.84米长的栅栏靠墙围成一个半圆形的鸡圈,请你帮他算一算这个鸡圈的面积是多少?多维度的设计,不仅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还能让班里的每一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形式多样,优化作业设计结构

用预习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在课前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然后再以作业单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去找身边的圆形,并带入课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靠实践作业提升,点燃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围绕实际问题,亲自动手操作或者进行实际调查,让他们把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设计“我与照片中的我”这一活动,通过有趣的对比,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以复习作业夯实整体数学知识体系。课堂作业“瘦身”后,如何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让学生学会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呢?我尝试让学生在学完每个单元的知识后,根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本单元知识思维导图。设计这样的复习型作业的目的是,可以使原本散乱的知识点变得清晰、完整,从而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可以将单元内容进行结构化重组,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条理化、结构化。

三、改进评价,保证作业设计实效

在作业设计改革的探究中,我发现仅仅满足于作业设计改革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做出及时而有效的评价,明确他们的努力方向。比如:开门见山式评语、循循善诱式评语、激发勉励式评语等。

归根结底,为了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课后得到进一步巩固,教师就要善于发挥作业设计与评价“两轮驱动”的最大效益,让学生在“双减”改革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范县第二小学 刘霞

2023-02-21 1 1 濮阳日报 c112820.html 1 “双减”背景下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