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濮阳交通

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能,全力打造便捷、畅通、安全的道路运输网络,推动我市交通运输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畅通交通运输通道

该局通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凸显区域交通枢纽地位,积极打造公路、铁路有效衔接的城乡一体交通运输体系,畅通了运输通道,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

2022年,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5亿元。其中,建成濮卫高速、阳新高速共72.9公里,全市高速公路“三纵三横”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加快濮聊高速、阳新高速黄河大桥建设,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围绕建设重型车辆绕城通道、跨省联通通道、现有道路提质增效的思路,加快推进干线公路建设,全力打造“九横八纵七通道”的干线公路网。通过探索“四好农村路+文化+旅游”新业态模式,建好“四好农村路”,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为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推进交通法治建设

提升交通办事效能

该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处理交通综合执法与优化营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简化办事手续,优化服务流程,打通政务审批卡点、堵点和难点问题。推动综合服务窗口全覆盖,采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模式,对纳入“一件事一次办”的政务服务事项实施一体化办理,实现系统集成、业务协同的集成化办事服务模式。

持续推行降本减负机制。采取延长资格证年审期限、延长客运经营许可期限、推广IC卡式电子《道路运输证》、开展普通货物运输车辆《道路运输证》网上审验、免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发放(审验)工本费等措施,做好交通运输业助企纾困扶持政策落实工作;积极与市财税部门沟通,落实免征公交、出租车、长途客运等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增值税工作;推动执法力量下沉,与各区签订执法工作协议,建立联勤联动机制,解决了市区信息沟通不畅、联动机制缺失、执法开展不均衡等问题,全力支持道路运输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创优交通政务环境

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该局充分发挥“互联网+”乘数效应,高水平推进交通运输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依靠科技赋能、数字赋能,打造智慧交通品牌,实现行业监管服务全覆盖。全市交通运输各责任单位通过实行集中现场办公,突破行业模块间的藩篱,将分散在各应用系统的数据统一进行采集,通过将出租车智能服务系统、公交智能调度系统、“两客一危”动态监管系统、交通综合执法系统等相关业务系统涉及的GPS、视频、客流、事件、车流等数据进行整合、处理,推动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城市公交出行“一码”搞定。城区公共交通实现“乘车支付码”等多码融合呈现,将市定“七码合一”与公交支付信息集成,实现了“一扫一点”快速安全出行。该系统于2022年4月上线运行,属全省首家。

推进监管执法信息化。严格落实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互联网+统一指挥+综合监管”工作规范,建立5套非现场执法系统,推动非现场、非接触、无感执法工作迈上新台阶;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服务模式,加快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实现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等8类证照电子化、道路客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换证“跨省通办”。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加快推动放权赋能改革工作。2021年,将54项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各县、15项管理权限下放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为推进该项工作顺利实施,组建5个工作专班,分口进行业务指导,90余人参加培训;组织各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到市行政服务中心交通服务窗口学习实践,并在场馆开放、事项办理、设备配备、数据共享等方面给予支持。此举受到省委放权赋能改革督导组的高度评价。

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领导包联机制,分包领导深入包联项目和企业,问企所需,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指导企业用好惠企政策,收到对企业“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的效果。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理念,把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力争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崔利辉

通讯员 贾玉坤

2023-02-23 1 1 濮阳日报 c113010.html 1 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