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学会了自信;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学会了赞赏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学会了爱惜自己;一个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成长,他便学会了爱这个世界。
文文是一个很安静的小姑娘,上课经常低着头,不愿和同学交流。在家庭情况调查表中我了解到,她是一名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她和奶奶一起生活。文文经常帮奶奶做家务,我想这样坚强的孩子应该是阳光的,可是文文却是一个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孩子。于是我电话联系了文文的爸爸,言语间能感觉出她爸爸对她的关心和期望。我建议他多和老师沟通,共同引导孩子,文文爸爸表示会积极配合。
一次语文课,文文完整地读对了这节课所学的生字,我由衷地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并夸奖了她,对于我的赞赏,孩子表现得有一丝紧张。下课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从她躲闪的目光,涨红的脸蛋和不知如何安放的小手,我感觉到了她的害怕。于是我想,用什么方法能让这个小女孩不再胆怯呢?我灵机一动,从包里取出一本课外书,对她说:“喜欢看书吗?老师送你一本书。”她不敢相信地看看我又看看书,想伸手拿又很犹豫。我微笑着看她,等待她伸手。她接过我递来的书,很激动地说了声:“谢谢老师。”便跑了出去。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我终于松了口气,为能帮助到文文而感到开心。
在我的鼓励下,上课时她不再只是低头看书,有时也会抬起头望着老师听课了,虽然偶尔眼神交汇时她还是会害羞。我鼓励班里的学生多和她交流,帮助她,慢慢地在课堂上我看到了她举起的小手,课下她还会追着我问问题。看见她和同学有说有笑,从“只身一人”变成“三五成群”,我真的很欣慰。苏格拉底曾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作为教师,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如果说教育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教师的鼓励就是助力种子发芽的阳光。让我们用智慧,用爱去敲响孩子的心灵之门,走进那缤纷的童心世界,心香一瓣,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