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史式灿 通讯员 魏园军) 3月18日8时许,中原油田油气储运中心管道巡护大队班长朱小广一早就开始了对其所负责的输油管道的巡护。“管道巡护是实现长输管道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每天都会定时巡护。”朱小广说。长输管道是原油输送的“生命线”,当前,中原油田将“人防+无人机防护+智能云端视频”贯穿于管道安全防范工作中,加大管道巡护力度,有效提升了长输管道管理水平,实现了原油运输“零漏失”。
据悉,中原油田4个采油厂6条输油管线,长度共77千米,生产区域遍布濮阳县、范县等地,管网沿线经过村庄、田地、河流、城乡接合部,周围多处为环境敏感区。中原油田油气储运中心作为中原油田管道管理专业化单位,负责中原油田输油管道安全管理工作。为此,该中心打响春季原油管道安全保卫战,加大检测维修和巡检力度,用三级防护确保原油输送“生命线”安全。
建立人防多重管理模式。该中心管道巡护大队要求专职管道巡护人员对管道定时分段承包巡护,每名巡护人员每日至少巡护一次。遇到大风等恶劣天气,要及时加密巡检频次。定期抽查巡护质量,做到每次巡护有登记、有考核。同时,指定专人对临近管线施工进行监督,与施工方明确管道走向图,确保不破坏原油长输管线。
智能无人机赋能,建立高空巡护网。3月18日当天,朱小广熟练地操作着智能无人机,仅用一个小时左右就将所负责的20余公里管道巡护完毕。朱小广将巡视画面传送回电脑终端,并再次认真核对巡护画面。据悉,中原油田生产区域点多线长面广,智能无人机可在日常巡检、应急巡检中,对故障、隐患自动识别,执行完巡检任务后,可以生成巡检报告,自动合成巡检照片。此举不仅减轻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还节约了车辆油料等消耗,成本优势明显。
云端视频监控上线,技防亮新盾。今年以来,该中心在重点区域、管道要害部位,陆续部署安装智能云端视频监控系统,填补人工巡线“空档期”,实现了24小时严防死守。现在,员工只需要在电脑终端前操作鼠标,就能够实现重点区域视频全覆盖。云端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管线隐患信息实时上传和周边环境情况实时掌控,对机械、车辆进行图像智能识别,对危害管道安全行为实时识别、定位、抓拍、取证,为执法监管提供依据,有效提升了管道巡检效率,有力保障了区域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