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小区的路灯亮了,垃圾不见了,车辆停放有序,各项设施完备,生活在这里很舒服、很幸福。”3月25日,经开区濮上街道昆东社区胡村乡家属院居民赵梅英看到小区又新添置了健身器材,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两年我们小区变化很大,一方面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更主要的是现在有了张主任这个‘主心骨’。”
赵梅英口中的“主心骨”名叫张子雷,是在胡村乡家属院住了20年的老住户。自2021年起,他在小区陆续有了两个新身份——业委会主任、志愿服务队队长。
胡村乡家属院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因年久失修,小区的基础设施老化,路面坑洼不平,水电气暖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随着老住户纷纷搬离,这里成了无主管单位、无物业管理、无人防物防的典型“三无”小区。2021年,该家属院搭上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快车”。同年4月份,在社区党支部的指导下,该家属院成立了自己的业委会,张子雷被选举为业委会主任。从此,他利用工作之余,带着业委会一班人,一边整合小区居民意见,一边对接施工队伍,同时组织人员拆除老旧车棚、彩钢房等临建设施,积极参与小区改造。
“改造期间,小区偶尔有人对施工队在个别部位的技术表达不满,后来了解到提意见的几个人都是干过这行的‘专家’。我想,如果能利用他们的特长为小区和居民服务,对我们小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张子雷说,他随即成立了家属院志愿服务队,并鼓励做过多年监理的王世卿、擅长水电的王志军、懂维修的李振杰等10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小区居民加入进来。
此次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多年翘首以待的南门消防通道终于顺利打通,并设立了监控室。为解决小区南门监控室通水、通电、通网的问题,志愿服务队几名队员自己下井动手,出现了“开槽切割热熔管,下井接电把线穿”的专业施工场景。监控室启用后,小区360度监控无死角,以前经常因车辆擦碰引起的纠纷,如今再没有出现过。
张子雷和队员的付出,居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业主微信群里经常见到大家对他们表达感谢。
“昆东社区有39个‘三无’小区,胡村乡家属院的居民自治,为我们整个社区居民自治长效管理作出了有益探索。我们要将这种治理模式复制推广,让辖区更多‘三无’小区焕发新活力。”昆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敬伟如是说。
本报记者 樊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