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犹如春雷,敲出了新时代教育的好环境。但是,“双减”不意味着完全摒弃作业,因为作业是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过分注重知识储备训练的传统作业体系,会导致作业形式单调,内容机械。所以,如何优化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质量是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首先,应该让作业有针对性。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班级里经常出现优等生作业“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的现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设置不同的作业要求,并把所布置作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属于所有学生必做题;第二层重在技能训练,旨在提高学生做题速度;第三层为探索性问题,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从而使各类学生都有进步和提高。
其次,作业内容要有趣味性。学生刚入校时,学习热情很高,作业完成质量也高。但过一段时间后,水平就开始参差不齐,这是因为反复枯燥的作业内容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学会整合设计作业内容,让作业内容和形式有趣一些。比如讲“春天”主题单元,我们可以组织踏春活动,然后在活动中学生去体验感受春色,才能让学生妙笔生花,写好春景。有趣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不仅可以调剂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整合能力。
最后,教师要改变作业的评价方法。教师对作业评价的时间、客观,都能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针对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处理;利用班级群,分享优秀作品;利用班级阵地、教室走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的路上要不断创新,才能让学生勇于进取。让“双减”下的作业灵活起来,让“双减”下的童年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