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苑拾萃

家长如何摆脱急躁心理

市第二实验小学 鲁小霞

有一本书中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5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原本,妈妈们也想陪着孩子慢慢长大。可是,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群体心理,加剧了她们内心的焦虑。于是,自从孩子上学之后,妈妈和孩子之间最多的对话常常会变成:

妈妈:“醒了没?”孩子:“没。”妈妈:“快!”

妈妈:“作业写完没?”孩子:“没。”妈妈:“快!”

妈妈:“饭吃完没?”孩子:“没。”妈妈:“快!”

妈妈似乎每天都在不停地催着孩子做一件又一件的事,很多妈妈边催孩子边说,“你怎么这么磨蹭啊?”其实孩子也想快,可就是快不起来。年幼的孩子神经、肌肉发育不成熟,身体的协调性比较差,大脑和手脚的配合不是那么灵活,所以他们在完成一些精细动作时会比较吃力,显得“磨蹭”“拖拉”。这时候,如果父母再催促、责骂,孩子一着急反而更加手忙脚乱,什么都做不好。经常被父母催促,孩子会质疑自己,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这样做的后果是,要么逐渐认同父母而变成一个同样焦虑的人;要么以一种极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这种被动拖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愤怒。

在这里给大家几条温馨建议:

1.耐心陪伴孩子

孩子只有在最舒服的节奏下,才能不断练习,慢慢成长。养孩子,本来就是个细活儿,家长越急,问题越多,一定要耐着性子。

2.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这样,他就知道,每天妈妈起床后,他也应该起床了,吃过午饭后就应该午睡……这样就会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

3.和孩子一起制订任务计划

比如:这个星期要看完从图书馆借的一本童话书,任务制订后,家长要准时完成,并且和孩子积极讨论,得到孩子的反馈。这样,孩子自然会效仿家长,以家长的行为准则为榜样。

做到以上几点,家长很从容,孩子很优秀。

2023-04-11 市第二实验小学 鲁小霞 1 1 濮阳日报 c115644.html 1 家长如何摆脱急躁心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