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京东智能城市(濮阳)数字经济产业园“8·18”直播带货节暨本地生活团购节,优惠券、商家直播、达人探店等多种营销方式轮番上阵,线上观看人数突破20万人次;依托大数据,濮阳还建成了城市防汛智慧运行系统,全市水管网的分布概况“上网”,实时监控易涝易洼地带,也可对窨井盖的状态进行监测并准确定位。此外,道路涵洞处设置自动道闸,涵洞积水达到一定水位,道闸将自动关闭系统会发出提醒。
据统计,在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濮阳共发布市级政务服务事项2100项、县级政务服务事项13286项。截至目前,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办理率达99.76%,不见面审批率达99.76%,“一窗受理”率达85.52%,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比达93.05%……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企业和群众创业办事更方便。这样的生动实践,让400万龙都百姓收获了更多幸福感安全感。
数据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插上“翅膀”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运营指挥中心、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是大脑,各类云系统是脑细胞,产业发展就是骨骼。
“十三五”期间,我市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数字经济和信息化政策文件,以数字技术为抓手,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数字产业化,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电子专用材料产业成为数字产业化主体,天能集团、惠成电子、迈奇化学、沃森科技、蓝星新材料等龙头企业,生产线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产品实现了高端化、绿色化。
产业载体建设成效显著,大数据智慧生态园、“三创”园区等加快建设,濮阳光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南明海光电子积极与中国科学院进行合作,开展新型光电子器件技术研发。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突破发展,派亚尼尔、华阳科技、共创科技等持续壮大,研发出智慧濮阳、E速通等30余项软件产品。
互联网产业异军突起,曹曹到、伊尔鲜生等电商企业规模不断扩大,11个电子商务产业园、东森产业园直播基地等建成,天南海北的各类商品纷至沓来濮阳,濮阳的特色产品也飞到了天涯海角……
2021年,省委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十大战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位列第三。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产业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工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加速。清丰菌菇云控中心、管道E生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食用菌工厂化”“管道改造提升智能化”行业飞速发展;“5G+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完成,上云工业企业突破3000家,成为河南省工业经济领域第一个综合性工业云平台。
智能制造成效显著。累计培育了26个省级智能车间、9个省级智能工厂,鲁蒙玻璃、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锐驰高科等企业实现了全过程、全要素数字化、智能化。
农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实施了农田灌溉施肥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推广农田微气候环境监测站,作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实现精准控制,产品质量还能够实现“一键追溯”。
服务业数字化特色鲜明。村村仓智能仓储物流监管系统等应用不断深化,濮阳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多个线上融资申请渠道,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12349养老服务平台,助推智慧养老迈上新台阶。
眼下,通过拥抱大数据、携手智能化、搭乘“数字快车”,一座智慧之城正在驭“数”而来。可以预见,继续用好数字技术,高质量建设智慧城市,必将释放更多红利、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