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又称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的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多在患者情绪激动或用力时突然发病,典型症状为剧烈头痛、失语、视力障碍、肢体瘫痪和意识障碍等。脑溢血是脑血管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急性期致死率可达30%至40%。
如何预防脑溢血?
1.控制高血压。脑溢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控制高血压是降低脑出血风险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2.合理饮食。饮食要清淡,如食豆类、水果、蔬菜和鱼类等;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糖、盐的摄入量也要控制。
3.戒烟戒酒。吸烟会增加人们患高血压的风险,并对心脑血管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大量饮酒也会促进动脉硬化,增加血管破裂的风险。
4.保持心情舒畅。尽可能保持心情愉悦舒畅,避免出现情绪激动,可积极参与一些娱乐活动,比如养花、听舒缓的音乐等。
5.适当运动。可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但不要太过激烈或劳累。
6.控制体重。肥胖可能会促使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的形成,增加脑溢血的风险。
7.预防便秘。要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顺畅,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
突发脑溢血紧急危险,一旦发生往往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只有做好预防措施,避免脑溢血的发生。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降低发生脑溢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