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河南“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切希望。作为一名墩苗干部,要牢记领袖嘱托,以真抓实干扛起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使命担当,把思想统一到全省的战略部署上,振奋起精神,激发出动力,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就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甚至背叛初衷肯定会出大问题。扎根基层,身体和心理都脱离了舒适圈。稍不注意,思想上就可能懈怠;一不留神,行动上就可能退缩。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筑牢我们的“根”和“魂”。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我们要向优秀党员学习,以先进典型为镜子,找参照、找差距,始终保持在思想上行动上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我们还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教育,在常学常新中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就要厚植为民情怀。在基层工作,打交道最多的是老百姓。疫情防控、征地拆迁、信访矛盾、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都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事实证明,年轻干部沉下去,与老百姓心贴心、面对面,更容易拉近感情,更能够锤炼作风。年前,经多方协调,为张浮坵村群众解决的吃水问题,为东寺庄村调解的邻里纠纷,为吴家拐村帮扶的留守儿童问题,在我们眼里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群众身上就是天大的事儿。帮助群众解决一件小事,就能带动一方群众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因此,只要不断厚植为民情怀,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群众汗洒在一起、事干在一起、情融在一起,就能够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更好地守初心、担使命,让成长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稳健、更扎实。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就要做到勇毅担当。年轻干部虎虎有生气,对所做的事业真诚而执着、至信而深爱,勇挑重担、砥砺前行即是勇毅担当。青年本身就意味着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我们要做新时代的活力青年、担当青年,要养朝气、弃暮气;养正气、去邪气,不欺人、不自欺,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当前,濮阳正处于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千头万绪的治理课题、企稳向好的经济形势,我们墩苗干部要与全市党员干部一样,始终保持真抓实干、知难而进的奋斗姿态、干事状态,努力锻造成能征善战、闯关夺隘的将才英才,为建设“四个濮阳、一个高地、一个中心”贡献智慧和力量。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就要增强忧患意识。于安思危,于治忧乱。墩苗干部更应时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省委书记楼阳生告诫墩苗干部:“实际工作中,很多事情的处理绝不是‘刀切豆腐两面光’。”如果我们缺少忧患意识,就会陷入盲目的乐观主义,逾越纪律红线的概率就会增大。因此,我们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本着“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的态度,勤奋学习、苦练本领、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就要突出结果导向。组织把我们放到基层墩苗,不是叫我们去镀金、去做“太平官”、当“老好人”,而是为党的事业培养薪火相传的接班人。我们必须突出结果导向,发扬斗争精神,多些“身至心至”,少些“眼看耳听”,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造福群众、推动发展上,着力点放到解难题、办实事上,落脚点放到打基础、利长远上。要时刻保持前线战士的状态,在调查研究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推动落实、形成经验,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努力把部署变为行动、转化为成果,一步步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