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在学完《比的认识》之后,我设计了“探究黄金比之美”的作业:先自学课本中的阅读材料“黄金比之美”,然后查阅资料了解黄金比的由来,寻找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以手抄报的形式介绍黄金比。
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黄金比”的由来,并图文并茂地对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做了详实的介绍。例如:芭蕾舞演员踮起脚尖后,下半身和身高之比是黄金比;许多有名的建筑,比如古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古希腊的巴卡农神庙和我国的东方明珠塔,也是根据“黄金比”建造的;再如意大利的伟大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她的脸部也有很多“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电视屏幕、火柴盒、书籍、门窗的长宽之比,很多采用了黄金比;数学家在构造黄金长方形时还发现了美妙的黄金螺旋——菲波那契螺旋线,大自然中很多漂亮的植物也都是黄金螺旋形。
学生以“图”来“说数学”,描绘出了黄金比在绘画、建筑等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也感受到了数学的神奇与美妙。康定斯基有句名言:“数是各类艺术最终的抽象表现。”这次“黄金比”探究之旅其实也是“美”“数”融合,而最终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学生不仅在对“美”的定性描述中用到了“数”,也在“数”的定量刻画中看到了“美”。
数学犹如一座冰山,老师就是一缕阳光,相信在这缕阳光的照耀下,学生定能渐渐发现数学之美,对数学学习充满向往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