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余,我认真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书中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与读者谈心,毫无刻板、说教之感。
这本书是一本亲切且鼓舞人心的读物。读完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就像一位智者站在面前,给予我良好的指导,当我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了我,让我充满信心。
这本书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不间断地读书,与书结下终生的友谊。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多读书。把读书作为第一精神需求,就要有阅读的兴趣,要博览群书,要能坐在书前,深入思考。教师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丰富思想,才能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他认为,读书是教师节约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这本书就像一个老者在向我娓娓道来他的点滴经,让我体会到他在平凡的工作中育好人的执着和用心。他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予更长久的照耀。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会对周围世界产生更多疑问,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教师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
由此看来,教师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理解素质教育的实质,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让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他们的头脑,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