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文本阅读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研读,并寻找阅读相关联的文章,培养学生从中获得感悟,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创造动机。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从文本阅读中模仿、比较,然后通过灵感创造让文字获得新生的行为。由此,多文本阅读是学生创作的源泉,通过文本的多角度分析与阅读让学生感知作品的内在灵魂,并挖掘作品深度内涵,模仿创作者的形象细节处理以及情感的表达迸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各所学校、教师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新政策,拓展学生的课外多文本阅读并重视写作实践活动,教学应该以课堂为主、而不只局限于课堂和理论知识。
一、分析学生文本阅读现状 确定多文本阅读改革教育的方向
从阅读教育改革的结果来看,部分学生对于多文本阅读的理解不充分、落实不到位,对于激发学生创作动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在教育教学上受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这一传统矛盾的阻碍,容易忽视语文课堂阅读写作教学的重要责任,课堂上致力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缺乏专业系统的文本研读写作课堂,阅读零散缺乏关联和比较。在学生学习阅读上,学生写作水平普遍不高,写作水平落差较大。多文本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耐心细致,并且需要花费大量的阅读比较时间,学生容易产生厌倦畏难情绪,教师要积极探索更加灵活的多文本阅读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创造的潜能。
二、探究多文本阅读对阅读与写作的重要作用
多文本阅读教育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培养学生精读文章学习模仿文章进行创作。其二,培养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比较。多文本阅读对于学生阅读量的积累以及阅读思维的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阅读教育中更加系统、高效。重视写作技巧的探索很好的将阅读与写作联系到了一起,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三、探寻激发学生多文本阅读 成为写作源泉的具体实践对策
小组合作研读文本 讨论比较激发潜能
让多文本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要求打造一个幽默、轻松的研读氛围,灵感的激发需要一定的激情讨论与自由发挥的空间。例如,设立“多文本阅读角”鼓励学生暂存分享阅读的书籍,并将各小组的文本分析报告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动机,学生在小组内部交流意见得到提升又能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激烈辩论获得思维的交流、观点的共享激发学生的写作创作欲望。
课堂引导模仿写作 进行多文本细读
让多文本阅读成为写作的源泉需要教师的课堂引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多文本的阅读实践应用。以部编版的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课文为例,这一单元教师将引导学生学习纪念鲁迅先生,教师在传授《少年闰土》这一文章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联系提到作者其他的文章《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对于故乡以及儿时光阴的怀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故乡”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并以家乡或故乡等关键词为主题提问引导学生模仿创作文章。
课文阅读活动拓展 激发学生创作动机
让多文本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需要通过积极开展阅读写作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广泛的实践创作阵地。多文本阅读需要大量文章的比较以及精读,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阅读。以部编版的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课文为例,这一单元主要是学习中文历险名著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等,学校可以以“探险”为主题进行阅读创造大赛,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借鉴多本名著阅读积累经验进行创作。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自发的将更广泛的多文本阅读转化为实践写作,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
综上所述,多文本阅读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写作的源泉,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授课模式、打造更轻松幽默的学习氛围,重视启发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方面的自觉实践。多文本阅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教师要实现更开放、更多维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外阅读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