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内阅读呢?我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阅读目录 把握整体
目录是一本书整体内容的高度概括,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我就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目录阅读:这学期我们即将学习哪些知识?新知识的学习会用到哪些学过的内容?通过阅读交流,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全书的内容和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把这个目录作为最初的知识网络图,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补充完善,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
阅读课题 明确“学眼”
如果说目录是书本整体内容的浓缩,那么课题就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精华所在。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一课的学习,我引导学生阅读课题后思考:“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什么是连加连减?连加连减怎么计算得数?连加、连减和以前的加法、减法有什么不同?……这些数学问题,恰恰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这样的课题阅读能有效引领课堂的学习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咬文嚼字 正确理解
数学教材在呈现一些解决问题时,语言具有高度的严谨性和简洁性。因此,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圈圈画画,把握关键字词。例如,在教学“求解决原来是多少问题”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多次阅读:第一次读,解释“原来”这个词的意思;第二次读,让学生边读边圈出关键词,完整地思考信息和问题;第三次读后,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清晰地理解信息和问题之间的联系。
阅读插图 帮助理解
数学阅读不仅仅是读严谨规范的文字语言,还包括丰富多彩的符号语言、内涵深刻的图形语言等。低年级的数学教材,书中有大量的插图,如: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一课,例题既有文字又有图画,学生往往不知所措。这时就引导学生要先读文字信息,再读画图信息;读图时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并且要从小鹿、蘑菇、鹅等多角度观察,把相关信息和文字正确结合在一起,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