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社会

世界勤俭日 我们在行动

本报记者 刘文华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你勤俭了吗?

世界勤俭日又名国际节能日,2006年由联合国确立,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全球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今天,我们丰衣足食,“勤俭”二字是不是还有意义?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尽管百分之六十的人不知道哪天是世界勤俭日,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个节日,但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是老习惯,又是新时尚,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惜粮溜秋 颗粒归仓

“这个秋天,俺捡了100多斤花生、100多斤玉米,还有柿子、山药、萝卜啥的,够一家三口吃喝一阵子了。”10月29日,阳光明媚,秋空澄澈,在经开区王助镇后铁邱村一片刚收获的红薯地里,一位叫钟利花的女子说。

钟利花来自濮阳县柳屯镇农村,孩子在市油田六中上学,她来市里租房陪读。像大多数人一样,钟利花并不知道哪天是世界勤俭日,也无意深究。她说,打小受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勤俭节约意识早已深入内心,不用谁来动员、督促,照样闲不住,吃穿用度上也是能省尽省。平常要接送孩子上下学,她便趁周六周日来地里溜秋,每个星期都有不小的收获。

“老话说,秋后弯弯腰,胜过春天走一遭。现在收庄稼都用机械,落下的东西多,不捡拾起来太可惜了。”旁边一位叶姓老人一边往三轮车上倒红薯,一边接过话茬说。

老人告诉记者,只有溜秋溜得彻底,才能真正实现我们通常所说的颗粒归仓。眼下已是晚秋,秋收秋种工作基本就绪。此刻出现在田间地头的,大多是跟她一样溜秋的人。放眼望去,那些蹲在地上、伏在地上,甚至跪在地上溜秋的身影,让人印象至深,过目难忘。

老人还带了三岁的孙女来。此刻,小姑娘也挥舞着小铲在刨挖红薯,红彤彤的脸颊上挂满细密的汗粒和土粒。她已会背不少古诗,其中就有《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老人说,“让孩子来田野上寻找并认识什么是花生、红薯、山药、大豆,比在家里给她描绘形容几十几百遍都强。”

花样拼盘 适当消费

从田野返回市里,正赶上晚用餐高峰,记者先后走访了开州路南段、石化路西段的几家餐馆酒店。在一家中型饭店,墙上、餐桌上都有“节约粮食 减少浪费”“适当点菜用餐 推行光盘行动”“小餐桌,大文明,节约一点行不行”等图文并茂的提示标牌,逗人一笑中,十分传情达意。“我们依据素菜、肉菜类别,准备了荤素搭配、营养丰富的各式拼盘,顾客可以依据个人口味自行组合搭配。花样拼盘很受顾客欢迎,既花钱不多,也能吃好,还减少了食物的浪费。”一位姓孟的大堂经理说。

孟经理告诉记者,她也不知道世界勤俭日,但自从今年夏天收到市机关事务局发送的“节能降碳 你我同行——濮阳市节能宣传月活动倡议书”以来,店里转变服务理念,没少在细节上下功夫。过去一些顾客爱面子、讲排场,三五个人用餐也会点一大桌子菜。“察言观色”是店里培训服务员的第一课,也是他们的基本功。顾客菜量点得差不多的时候,服务员会在一旁友好地提醒,可以先上这些,不够了再视情添加,随时打招呼就行。“奇怪的是,”孟经理笑着说,“推行点餐提醒以来,我们的营业额非但没减少,反而稳中有升,顾客也比以前多了起来。”

黄先生是这里的常客。他说,这家饭店菜品地道,价格适中,服务也好。服务员不仅提醒你适量点餐,真有剩饭剩菜,还会建议你打包带走,既保全了面子,也减少了浪费。所以,只要来了亲戚朋友,他都会来这里消费。

账就怕细算,一细算足以让人吃惊。市机关事务局一位工作人员说,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天节省一粒大米,全国14亿人一天能节省多少?一粒米约0.02克,14亿粒米约28吨。按每人每年吃260斤米计算,这28吨米就是200个人一年的口粮。

绿色出行 节能环保

在受访人群中,陈先生是确切知道世界勤俭日的第一人。“别管去哪儿,”他风趣地说,“我都选择乘11路电车出行。”

陈先生干练、精瘦,走路带风。他说的11路电车,实际上指的是他的两条腿。他在一事业单位上班,家离单位不算近,开车需要10多分钟,步行需要三四十分钟。他告诉记者,以前孩子小,除了正常上下班,还要接送孩子上下学。为了赶时间,大多开车上下班。去年,孩子考上大学了,车就基本闲置起来,他每天提前出门,步行上班。“这一年下来,省下的燃油费、洗车费、保养费什么的,少说也得有万把块钱了。而且,还是零排放、无污染。”陈先生说。

节能减排是一回事,锻炼了身体是另一回事。陈先生说,走来走去的过程中,身上的赘肉没了,腿上胳膊上明显有力气了,还睡得好,吃嘛嘛香。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一阳、二阳、三阳症状,他一样也没摊上。打开朋友圈里的微信运动步数排行榜,他天天蝉联冠军,点赞量高居榜首。有人向他取经,他说:“只要开动11路电车,你也能无往而不胜。”

与陈先生相比,靳女士的行为习惯似乎更可圈可点。她不仅知道世界勤俭日,还能准确地说出世界水日、地球日、环境日、骑行日、无车日,长期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这几年私家车增多,堵车、停车难现象严重。在她看来,在市里面开车,真不比骑车快多少。“上班时往车筐里放一个环保购物袋,下班时在路边摊点上捎带点蔬菜水果,又顺当又方便。你看,我是不是天天都在过世界勤俭日?”靳女士笑着问。

2023-11-01 本报记者 刘文华 1 1 濮阳日报 c128021.html 1 世界勤俭日 我们在行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