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版

那些学生时代未曾读懂的文章

市第八中学 刘会铭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理解鲁迅为什么要写“阿长”这样一个不讨喜的人物。字里行间,感受不到“阿长”的闪光点,就连使鲁迅先生产生新的敬意的“买《山海经》”事件,在当时的我看来,也不过是件小事,甚至一度怀疑鲁迅先生是不是小题大做了。

站上讲台,第一次教学这篇文章时,我依然似懂非懂,有点照本宣科。

第二次教学前,通过再备课,再阅读,才发现“阿长”骨子里的善良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也才读懂鲁迅先生反复提及“阿长”的原因。

文中这样描述:阿长,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底层劳动者,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夫家姓徐,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 如此没有身份,没有地位,没有文化,没有家人的陪伴,那就祈祷平安顺利吧,古怪的元旦仪式、繁琐的礼节,不正是她努力活着的表现吗?

她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现在想来,类似的不允许,似乎很多时候是在家长那里听到的,那些不允许的背后,藏着一颗想要孩子健康平安的心。作为“我”儿时的保姆,这些话,她本可以不说,但她还是说了。原来,她早已把“我”当作了家人。阿长的切切察察,让“我”最为讨厌,以致于家里有一些小风波,“我”总疑心和她的“切切察察”有关。

《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的书,“我”的念念不忘引来了阿长的询问,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此时,“我”对她是心存隔膜与轻视的,对于从她那得到《山海经》,我从未抱任何希望。

她告假回来,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此时,“我”全身震悚起来。

我对她,不大佩服、讨厌、不耐烦、轻视;她对“我”,包容、耐心、尽其所能、不厌其烦。这种不对等,震撼了“我”,感动了“我”,也让“我”心生愧疚。

千言万语,化作了“我”对她的念念不忘、反复提及,化作了“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的祈祷!

此时的鲁迅,有“阿长”的影子,他用“阿长”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祝福!

此时,我懂了……

2023-11-14 市第八中学 刘会铭 1 1 濮阳日报 c129128.html 1 那些学生时代未曾读懂的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