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只有经历自我探索、思考、表达的过程,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内涵,提升素养。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表达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成为学习的主角。
教师要转变观念
教师要树立“带学不代学,代学即失学”的观念,不仅要思考“我要如何教”,还要思考“学生如何学”。只有打破“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惯性,建构“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思维,才能享受“伫立在学生身边看他们走路”的教育新样态。
教师要让位
教师要限时讲授,少讲精练。确定每节课的本质和对应的核心素养后,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和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探索、生成的过程。教师在学生的思维阻滞处引导,在学生的思维提升处追问、引导思考,对学生的发言及时提供反馈,从而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更加积极、有效地互动和交流,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进阶,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快乐成长。
上课要从容一点
学习是一个过程,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放慢一点脚步,让学生有机会思考、回味,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训练好小组合作
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离不开学生之间的交流,离不开小组的精彩展示。教师要训练好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当一名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分享看法,与台上的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和深度思考。
要及时评价
小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力比较弱,要想让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姿态,教师要鼓舞、赏识学生,及时表扬和点评,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是落实学生主体、发展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成为“导演”,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尽情绽放,学习的精彩就是课堂的精彩,学习的高峰就是课堂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