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势在必行。教师在进行学困生转化工作时,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具体阐述如下。
满腔热忱 奉献爱心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时也应该怀有诚挚的爱心和不懈的努力。
学困生渴望获得教师的关注,会做出一些吸引教师注意的举动,作为小学教师,要明白这些举动背后的心理需求,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时,不能过多地指责,应该用自己的满腔热忱和爱心,让他们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和关注,消除学困生对老师的敌对情绪。
要想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教师要尊重和信任他们,从多方面关注他们,引导全班同学彼此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每名同学都要怀有爱和感恩的心。
找准“闪光点” 扬长避短
从细处着手,对于后进生的异常表现明察秋毫,从细微处去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挖掘潜能。对学困生某一方面的积极表现要及时进行反馈并多加表扬、鼓励,对其缺点和不足,进行单独交谈和教育,做到对学困生“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持之以恒 耐心转化
《劝学篇》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应该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精神。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们自身要经过醒悟、进步、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所以,教师对他们进行教育要持之以恒,要有足够的耐心,按照“反复、巩固、再反复、再巩固”的规律,深入细致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转化工作初期,学困生容易对教师产生敌对情绪,不愿意与教师沟通,这时,教师要有耐心,从多角度、用多种方法与学困生进行沟通,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教师要用心发现学困生的丝毫进步,利用表扬和鼓励代替批评和指责,为他们的逐渐显露出的上进思想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专心、耐心和恒心来做好这项工作,帮助每名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