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看了一档电视节目,嘉宾们谈到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孩子走进网络时代,培养孩子使用信息技术是新时期教师的义务。我大受启发,开始在课堂上大量运用信息技术,而且我有一个惊喜的发现: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多媒体操作,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就连那些平时调皮的学生都能积极融入课堂了。
特别是我们班的学生小孟(化名),他刚从农村来,在农村已经上了三个一年级,曾经令父母和老师都大为头疼。在课堂上,我让他一直处于期待和参与新鲜事物的状态中,这成为我防止他变成学困生的“杀手锏”。
我用积极的奖励办法激发小孟的学习兴趣:在讲生字时,希沃白板上有个田字格,点开后用笔一写,田字格中就会出现楷体,这个技术的操作是他用两节课的认真听讲换来的;点开生字的笔顺教写,是他学会观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赢得的;神奇的拼音,希沃白板的点读是他从第一单元90分成绩获得的;每节课后在学乐云上给同学们发红花,是他上课能注意听课的奖赏。
用“阿Q”精神对待学生犯错,是陪伴学生健康成长的灵丹妙药。当学生出现错误的书写时,我嫣然一笑,这才是六岁的孩子,学得快,忘得快,要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早晨晨读,又有学生来晚了,不生气,再和他妈沟通一下;走路队时有学生在草坪上蹲下摸小草,没关系,这就是孩子,我来告诉他这样做会影响班级走路队的进度,他会立马改正……
就这样,用宽阔的胸怀善待学生的错误,让他们在改正错误的路上前行。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建立了班级手帐,由学生记录每天发现的班级好人好事,他们依次轮流记录并在次日语文课前五分钟宣读自己的记录。那一页页记录美丽瞬间的文字,让温暖和感动在班级的每个角落流淌。
学生有着千差万别的个性,作为教师,要包容、尊重、关爱每一名学生,想尽办法使他们积极向上地过好每一天,避免变成“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