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历史悠久,人文蔚起。中原先哲们的精神智慧,构成了濮阳异彩纷呈的地方民间艺术。濮阳作为中国的“杂技之乡”,其杂技文化魅力无穷,还有曲调委婉的豫剧,造型秀丽的麦秆画,五彩缤纷的手工剪纸、编织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是丰富多元的课程资源。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课程资源来滋养学生成长呢?我认为可以进行以下尝试与实践:
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民间艺术
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引进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们多观看传统民间艺术活动现场录像,多聆听、欣赏现代民间艺术音乐,从中了解身边的民间艺术,感受濮阳民间艺术独特的审美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类民间艺术活动实践。教师可带领学生在周末、假期外出研学、采风,参加校外民间艺术活动,深入接触民间艺人。在实践中, 学习民间艺术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民间艺术丰富全面,学生可以从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有的学生愿意学习豫剧,那么就让他学习唱豫剧。有的学生只对“麦秆画”感兴趣,那么就鼓励他学习麦秆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启发、引导学生,结合民间艺术表现特点,让学生尝试自己组织创作作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濮阳民间艺术的特点,合理、科学地开发创造、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与学习,让濮阳民间艺术在学生的学习传承中,变得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