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看到或通过亲身经历,意识到父母不好做这一事实。做合格的父母已属不易,做优秀的父母是难上加难,做高手父母,更是一种理想目标。尽管难以企及,但作为父母,我们仍然渴望寻找到正确的方向。带着期待翻开《高手父母》这本书,我踏上了一条自我精进和提升的道路。
父母到底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在作者魏智渊老师看来,追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正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原因。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先天和后天的基因传递,真实的情况是“长大以后,我就成了你”。所以,要培养出卓越的孩子,父母优秀是基础。有人或许不同意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相较于“教育”,真正影响孩子的是环境。
家庭教育,在本质上首先是家庭环境。良好家庭环境的塑造,首先需要父母发挥榜样作用,家庭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精神生活环境,比如家长和孩子一起亲子共读、做亲子游戏,进行家庭讨论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如此即发生了教育。
对于家庭教育来说,成熟的亲子关系,应该建立在父母自身成熟的基础上。父母的责任是给孩子尽可能好的教育,但父母无法负担孩子的一生,更无法牺牲自身生命的可能性成就孩子一人,毕竟,父母有属于自己的热爱,有对儿女之外其他的责任,有对自己生命可能性的无限探索。基于此,魏智渊老师的经验是:先有成长着的父母,才有成长着的孩子。唯有父母无限地、自由地成长,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同时也是孩子生命中的帮助者。父母热爱工作,孩子就更容易热爱学习;父母热爱阅读,孩子就不太容易迷恋电子产品;父母人格高尚,孩子就不容易卑劣;父母与人为善,孩子也不容易自私。父母希望孩子做到的,应该是自己首先具备的,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在这一前提下,才能讨论教育技巧。相反,如果父母自己没有追求,那么对孩子的要求,就很容易失去分量,且很容易沦为完全功利主义的诱导,或者亲情主义的绑架。因此,父母们不要试图做“木匠”,用自己的想法塑造孩子,而应该做“园丁”,让孩子在花园里自由成长。曾有一位母亲向魏老师发自内心地表达,孩子就是她的全部,是她生命的意义。有许多父母像这位母亲一样,把孩子当作自己生活的全部,但在魏老师看来,这样的想法恰恰说明父母本身的不成熟。
读书的过程是畅快的、明朗的,我越来越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作为家长,需要做出具体的行为改变,也需要为孩子做正确的引领,而不是唠叨、抱怨和焦虑。愿我们都能不断成长,哪怕这成长里有痛苦、失败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