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范县第三小学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实施“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了中医药特色劳动教育模式,让中医药文化与劳动教育实践深度融合。2021年,学校获评省劳动实践基地;2022年,学校获评市综合实践示范校、全省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典型案例;2023年,学校获评省标准化管理示范校。
建设药基地 劳动促管理
强化“药才”培育。学校实施“智慧中药”项目,成立管理团队,加强中草药“药才”培育。目前,已培育“管理师”6名,每名“管理师”承包一个年级,每个班级明确“指导师”2名,形成分工明确的中草药种植管理人才培育体系。“管理师”每周对所管辖“药基地”进行1次督导,并撰写1篇督导分析报告,为中草药种植、管理提供依据。
深化“药田”管理。学校把“百草园”划分成69个责任区域,分派给各个班级。138名“指导师”每周三劳动课时间带领学生在“种植园”中劳作,指导学生掌握栽种、浇水、养护等基本劳动技能,了解不同中草药的生长习性和药用价值。
细化“药材”种植。“管理师”“指导师”根据地质特征、药草习性、气候状况,选择在不同的种植园种植不同中草药。在“指导师”的指引下,学生们共种植枸杞、玫瑰、野菊花等中草药30余种、1万余
开展药活动 劳动育童心
辨药性。劳动课上,“指导师”带领学生认识中药的外形,让学生观察各种中药的特征、查询中草药的药性并进行记录。学校打造中药文化氛围,设置中草药楼梯1处、中草药连廊2个、百草厅1所、中草药大厅1个,总面积约460平方米,处处营造浓郁的中草药文化氛围。
绘药图。学生制作精美的“推草卡”,向师生、家长分享自己种植的中草药名称和功效。学校美术社团的学生绘制了大型中草药地绘迷宫1个、李时珍《本草纲目》图绘1个,印制《范县第三小学中草药手抄小报》3期,制作了中草药手工作品471件。
研药食。学校通过劳动课堂,把收获的20多种常见药材成果,在“指导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认一认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自制玫瑰花茶、枸杞香粥等,探索药食两用。目前,学校已研发独具特色的菊花茶3种、玫瑰花糕2种,通过校园电视台设置中草药药食研发栏目,并进行“药食小达人”评选活动2次。
开发药教材 劳动赋成长
编写医药教材。学校综合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编写了《范县第三小学中草药种植教师实践手册》《范县第三小学中草药种植学生实践手册》。开展《第二课堂下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等一系列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打造以中医药为特色的科普教育园地。4月份,《旋覆花中草药种植》《神奇的决明子》等8项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结题。
普及医药知识。学校69个“小百草园”基地里,每个基地都挂上了简介牌匾,上面标注着由学生查阅中医药典籍整理而成的中草药名称、科属、特性、主要产地和药用价值,方便更多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推动课程融合。课程依托“百草园”开设了园事劳作、劳动创意、快乐生活三大课程群,每一个课程群由若干子课程组成,涉及人文、科学、艺术、语言、道德五大领域。学校各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劳动课,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课程融合模式。组建中医药文化兴趣小组和社团21个,定期开展中医药体验活动。让有中医药文化特长的家长,走进课堂为师生讲解有关中草药的文化知识,目前开展职业家长进课堂11次。学校还将劳动课程与地理知识、饮食文化深度融合,已成功开发出寓教于乐的劳动课30多堂,深受学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