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民生

“橄榄绿”妙变“志愿红”

本报记者 贺德敬 通讯员 李英 徐诗涵

“我只是希望在工作之余,也能发挥石油人的正能量,就像一缕微光,走到哪里都能发光发亮。”2月28日,常洪斌笑着对记者说。

51岁的常洪斌是中原油田文卫采油厂巡检治保大队三中队一名保安员,同时还是濮阳县龙湾社区自然水岸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他和队友上班一身“橄榄绿”,下班穿上红马甲,秒变“志愿红”。

“2020年初,我牵头成立了自然水岸志愿服务队(站),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帮扶活动,服务内容涉及应急救援、居家养老服务、创业志愿帮扶等多个方面。”常洪斌介绍说,2023年11月,自然水岸志愿服务站被濮阳县残联确定为扶残助残示范基地。当年12月,他本人被濮阳县文明建设办公室评为“优秀志愿者”。

便民利民“零距离”

扩大志愿服务“朋友圈”

“来,大哥,您坐着不动,我要理发了。”每月最后一个星期的周末,在濮阳县自然水岸小区广场的“爱心屋”里,总能看到多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为小区居民义务理发。

“只要天气允许,我们每周都会在这里为业主义务理发。若是哪次缺席没来,居民还会在微信群里四处打听。”该小区志愿服务站副站长李文峰介绍。

这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发起人就是常洪斌。常洪斌早年入伍当兵,1992年退伍后分配到中原油田文卫采油厂治保巡检大队工作,后因拆迁,举家搬迁到自然水岸小区居住。早年间,他在军队养成的互助理发习惯,成为他打开志愿服务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据小区老人说,别人下班后忙着挣钱,他下班后忙着搞志愿服务。时间久了,常洪斌就成为小区居民眼中的“大红人”。

“常大哥,我会磨刀、磨剪子,以后你在义务理发的时候,我就在旁边义务磨刀,你看行不?”“常大哥,我会修车补轮胎,能不能跟你一起干?”“我会修电器,我也想加入。”

就这样,自然水岸志愿服务队(站)志愿者人数从原先的不足3人增加到300余人,志愿服务队伍也从原来的1支扩展到6支,志愿服务内容涉及应急救援、防溺水教育、防疫抗疫、创业志愿帮扶、居家养老等。

让老人不孤单

用心用情促就业帮创业

“12月22日是冬至节。小区志愿服务站免费给业主包水饺,有愿意的居民可以在下午6点来小区养老服务中心品尝。”2023年12月20日,常洪斌把其中一条服务信息散发到小区群里,不到一会功夫就收到社区居民留言——“周五我俩口子出差,家中老爷子上下楼不方便,估计吃不成了”“我们打工族7点才下班,估计去的时候也没了”……

常洪斌立即在小区居民微信群里回复:“兄弟,您把地址告诉我,我们派人给老爷子送过去。”“只要您来,晚上8点前我们都在广场,保证让你吃上饺子。”就这样,信息后面跟贴一片,许多居民为他们“点赞”。

濮阳县龙湾社区管理着自然水岸等18个小区,其中有老干部、退伍军人、残疾人员等独居老人约40户。“人人都会老,咱们就用现有力量,多为身边老人做些事情吧!”常洪斌经常这样说。

为做好独居老人的养老服务工作,常洪斌对每个特殊家庭进行登记建档,并建立名为“自然小区相亲相爱一家人”微信群,组织志愿者与7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结成帮扶对子,重点为老人义务理发,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修剪指甲、洗头洗脚、清理房间、做饭送饭等。

王大爷是该小区的一名独居老人,腿脚不灵便,上下楼比较困难。志愿者孙献文每月都用轮椅将王大爷送到医院,全程陪同他体检。志愿者的举动深深打动了王大爷,他逢人便夸:“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啊!”

随着常洪斌和他的志愿团队名气越来越大,寻求帮助的人也越来越多。前不久,该小区对面一家饭馆老板找到志愿服务站,说生意不太好,希望帮忙支个招。常洪斌带领朋友几番考察后,建议饭馆老板从就餐花样上下功夫。比如,早餐增加包子、油饼等花样,午餐与晚餐在炒菜基础上增加火锅。同时,还介绍4名特困户到店里上班,不仅解决了特困家庭收入紧张问题,还带动了路边店的生意。

2023年,该志愿服务队(站)先后为20名下岗工人、14名特困户以及3名大学生找到了工作,解决了这些家庭的燃眉之急。

文艺惠民

让居民在家门口享文化大餐

每周末晚上7点至9点,是自然水岸小区居民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在这个小区9号楼的地下大平层里,聚集着一帮戏友,他们吹拉弹唱,表演戏曲、唱歌、小品,吸引不少居民驻足观看。

“志愿服务站有不少有才艺的老年人,通过将他们组织起来,定期开展文化活动,不用花一分钱就能让社区居民看到精彩连台的好戏。”该志愿服务站副站长李红森说。

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常洪斌组织社区内有文艺特长的老年人成立文艺戏剧团,并在社区和镇政府的帮助下,划拔出4间共400平方米的地下室作为志愿服务站开会、活动排练等专用场地。如遇社区或县政府、市政府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都会积极推荐志愿者参与。

2023年5月,常洪斌、李建宏等三人代表濮阳市龙湾社区参加河南省社区应急培训大比武,获得最佳技能奖。同年8月,李洪森、李文峰、孙献文等6人志愿者参加濮阳县举办的乒乓球比赛,获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除此以外,该志愿服务队还主动到濮阳县二中、五中等附近6所中学开展防溺水知识和救护技能讲座,传递社会关爱,弘扬志愿服务正能量。

2024-03-01 本报记者 贺德敬 通讯员 李英 徐诗涵 1 1 濮阳日报 c136081.html 1 “橄榄绿”妙变“志愿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