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记者在市城区长庆路与任丘路交叉口施工现场看到,市政工人在压路机等大型机械的辅助下对任丘路进行改造施工。
衣食住行,“行”是需要重点解决的民生实事之一。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机动车数量增加,交通拥堵这一“城市病”日益凸显,严重阻碍了城市顺畅运行,影响着群众的生活质量。针对这一情况,市住建局积极响应民生诉求,实施了一系列市城区路口“微改造”工程,旨在通过精细化的设计与施工改造,拓展道路空间,优化通行路径,提升通行效率,从而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市民出行环境。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针对改造计划,我们多方听取意见建议,密切对接有关部门,并实地勘查,结合现场人流车流通行特点,施行‘一口一策’的改造方案。”项目实施过程中,市住建局相关人员长期坚守施工一线,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力求达到“工期短、投入少、见效快”的目标,确保各路口“微改造”工程有序推进。
“以黄河路与昆吾路交叉口为例,周边分布多所学校,车流量大,交通高峰期堵车现象严重。同时,存在南北向空间不足、右转借道混行,效率低、秩序差,东西向受路幅制约无法提前掉头影响车流等问题。”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此,该局积极协调有关单位,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论证,精心制订针对性改造方案。通过取消南北向进口绿化带,保留设施带,路缘石涂刷黑黄漆(起警示作用),车道渠化为4进2出(红绿灯前为四股车道,红绿灯后为两股车道);东西向进口绿化带削减,右转车道调整至主车道内,辅路为后期车流量变化预留空间,局部展宽后设置提前掉头区域;增设待转区、导流线。改造后,该路口的通行能力提升20%以上,交通高峰期的拥堵现象大为缓解。
看似细微的改变,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市民的出行难题,让每天的通勤之路变得更加顺畅、舒心。黄河路作为市城区东西向城市主干道,沿线的昆吾路、卫河路、金堤路、京开大道、马颊河等改造工作相继完成,整条道路的交通状况得到了系统性、全方位的优化提升,为市民提供了更加高效、安全的出行环境。“我们学校附近的路口实施‘微改造’工程后,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缓解。”说起路口“微改造”带来的好处,开发区实验学校的王老师如是说。
据了解,市城区路口“微改造”项目共涉及黄河路与昆吾路交叉口、胜利路与马颊河交叉口等18个路口,目前已改造完成16个,剩余2个仍在施工中。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剩余路口“微改造”项目,持续优化出行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报记者 张迪 通讯员 王伟杰 张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