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备课《海底世界》时我不禁感叹:随着信息技术的重要程度及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课堂已俨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使用。但是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当下教学过分追求信息技术现代化,课堂的实用性及板书用处等被冲淡。我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有两面性的。
目前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不可取代,且在数字化教学课堂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借助信息技术更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例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虽然学生们都很喜欢海,见过或者去过海边,但是又有多少孩子真正地潜入过海底呢?这一课第4自然段内容是有关海底动物,这一段教学非常有必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先利用能够快速提炼关键信息的“扶手”——表格,找到总起句,然后又围绕总起句找到文中描述海底动物活动方法的不同。汇报完表格后,通过提问,发现学生理解不透彻的地方。比如,学生问:什么叫做“靠肌肉收缩”呢?“靠肌肉收缩”怎么会是海参独有的活动方式呢?这时,我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小视频,让学生们观看海参活动方式,学生一下就明白了什么是“肌肉收缩”,进而理解了海参活动方式的独特性导致它活动非常缓慢。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课文中不好理解的地方变得更易清楚明白,这是信息技术带给学生非常直观的体验。
随后,我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梭子”的图片,进而让学生想想梭鱼的外形特点,再出示“梭鱼”图片,远离学生生活的词语被具象化后,他们惊讶,作者的语言如此精准有趣,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学生们总结,文中最难理解的词语是“反推力”,于是,信息技术手段又一次运用到我的课堂里。通过播放一段乌贼和章鱼的纪录片,让学生自己了解这些海底动物是怎样利用反推力前进后退。他们通过视频发现,海底世界真的是太有意思了,每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特点都有不同。
这一课的教学,我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巧妙地把抽象的物体具象化,文章的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多媒体的巧妙使用,更让学生受益匪浅,他们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不理解的知识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海洋奥秘的兴趣,。
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非常有必要,是教师把教学难点易化的渠道,更为课堂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