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率先出台推进自然资源网格化田长制管理实施方案,1286名田长和网格员奔走巡查,构建起耕地保护全员、全域、全时、全程网格化监管体系。
依托“天眼+自然资源”应用系统,实施“智慧管田”,连续28个月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实现动态“零新增”。
连续3年实现耕地保有量净增加,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位居全市第一。2024年2月,南乐县成功获得“全市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优秀县(区)”荣誉称号……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南乐县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强县目标,将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与建立集约节约用地制度结合起来,探索耕地保护监管新举措,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新格局,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让群众饭碗端得更稳更牢,让乡村振兴的亮色更显、成色更足、底色更重。
建章立制
吹响耕地保护预警前哨
4月12日,南乐县城关镇东街村,村委委员兼四级网格员董红伟打开“河南·一网两长制”小程序,开始在村里巡查。从他点击“开始巡查”到“结束巡查”,“河南·一网两长制”小程序会清楚记录巡查的路线、路程,并上传实地照片和视频。“这个小程序是从2021年开始使用的,我每天巡查都要走上一两万步。”董红伟介绍说,因为监管到位,加上群众的法治意识逐年增强,3年多来,村里没有发生过违规占地用地的事儿。
完善制度机制、织密监管网络,是南乐县推动耕地一体化监管走深走实的有效保障和有力抓手。近年来,南乐县加强领导、建章立制,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抓好耕地保护监测监管。
在县级层面,南乐县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建立耕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相关部门单位协力协同,全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的耕地保护体系。同时,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列入县政府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对乡镇严格实行耕地保护目标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列为乡镇主要负责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倒逼其履职尽责,真正做到饭碗一起端、政治责任一起扛。
在乡级层面,南乐县以管控、节约、建设、激励等为抓手,严格落实年度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乡、村逐级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保护责任和目标任务。成立耕地保护工作督导小组,不定期督导考核各行政村目标任务完成、日常监管等情况,对属地发生违法占用耕地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制,对自然资源重大违法案件从严从重处理。
在村级层面,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原则,深入推进自然资源网格化田长制管理,建立田长+检察长+警长+网格员+监督员的“三长两员”联防联控机制,1286名田长和网格员把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区作为重点巡查区域,对违法占地用地行为及时发现、制止、上报和查处,构建耕地保护全天候网格化监管体系,夯实全县65万亩耕地保护基本线。
与此同时,创新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耕地保护分析预警机制,坚持边调查、边应用、边研判、边预警的方式,及时预测分析耕地增减流向变化,对耕地流出情况进行合理判定,对耕地流向其他农用地问题,科学分类处置,做到边调查边整改。
综合施策
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关口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南乐县坚持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扎实开展土地利用综合施治,稳面积、提地力、增存量,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统筹规划稳面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全县“三区三线”划定任务,划定耕地保护面积61.71万亩,推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精准落图落地,实现耕地“占、用、补”“一张图”管控。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作为经济发展建设中不可逾越的红线,高标准编制耕地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统筹谋划未来五年耕地保护重大行动、重大改革和重大项目,积极做好与各类专业规划的充分衔接,对不符合规划用途的,坚决不予办理用地手续,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少一亩、不破一分。
良田建设提地力。坚持“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原则,研究制订耕地“进出平衡”管理办法,扎实推进全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年度更新和监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等,每年净增加耕地1500亩以上,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位居全市第一。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平田整地、疏通废沟坑塘、改良土壤质量、建设管道灌溉设施、开挖生产路、推广新科技等措施,增加土地肥力。目前,南乐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17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59万吨以上,真正让“粮田”变“良田”。
盘活利用增存量。大力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全面挖掘盘活闲置资源,通过收回土地重新出让等多种方式,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4161亩,盘活低效闲置用地688.75亩,2009—2016年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率82.35%,打造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南乐样本”,巩固提升了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成效。深入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和带设计方案出让,创新工业用地“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服务模式,实现“成交即发证、交地即开工、竣工即登记”。累计出让标准地7宗,面积618.62亩,土地集约水平明显提高。
盘活低效闲置用地、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等做法,深受广大企业和群众欢迎,也为南乐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我们这里原来是一家僵尸企业,政府把土地收回盘活后,我们立即入驻,因为节省了各种审批手续,提前8个月开始生产,当年的效益大大提高,真是非常感谢政府各部门。”河南中博胶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博激动地说。
严格监管
确保耕地保护长效落实
在南乐县自然资源违法线索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省“天眼+自然资源”应用系统正在运行,数据枢纽、行动处置、综合指挥、监督问效、统计分析等栏目一清二楚。工作人员侯亚兰轻点手中的鼠标,就能通过天眼系统实时查看摄像头所在位置周边约3公里范围的高清影像。她说:“有了这个系统,一旦有人违规占地用地,我们第一时间就能发现。”
据介绍,依托该应用系统,南乐县建立了卫星遥感“天上看”、视频监控“实时看”、执法队员“地上巡”、公众参与“随手拍”的天地空一体化全覆盖动态监测监管体系,有效加大耕地违法行为监测、巡查、监管力度,织密织牢了耕地保护网。
此外,县自然资源局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联合建立行政执法、行政司法协作配合机制,全方位强化信息共享、案情通报、联合排查、线索移送,凝聚执法监管合力,推动解决耕地保护执法难题。今年以来,南乐县共推动解决耕地保护执法难题20余个。
对于发现的乱用耕地问题,南乐县坚持整治零容忍。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实地巡查早发现、协调联动快整改、从严查处重问责。从严开展耕地保护专项督察问题整改,2023年度上级下发的1309个耕地保护督察图斑全部整改到位,达到了拆除一处、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效果。开展耕地保护“磐石行动”,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从严打击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初步实现耕地违法行为“零新增”向“零发生”目标转变。
为常态长效推动耕地保护工作,南乐县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了政府管理、上下协同、各方努力、人人尽责、共同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局面。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现场宣传和报、网、微、屏等全媒体多层次立体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知晓土地保护政策;开展送法上门、送法进村等活动,编排舞台剧《严守耕地红线》进行巡回展演,选取30余个本系统耕地“非农化”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曝光,发挥震慑警示作用。截至目前,南乐县已召开乡镇干部耕地保护培训会30场次,培训人员6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9.8万份,接待咨询群众3.8万人次。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韩晓飞 冯利昌 姜慧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