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樊欣欣 通讯员 柴宏飞)5月13日下午4时,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发布小麦干热风灾害高风险预警:目前,我市小麦处于灌浆期,未来10天温度偏高、降水偏少,全市小麦干热风灾害风险较高,预计主要发生时段在5月14日、5月17日—19日,全市为干热风灾害高风险区,建议群众加强防范。
为促进小麦灌浆,及时有效预防干热风的发生,相关部门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科学灌溉。干热风来临前,针对土壤墒情不好的地块科学浇水,可有效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按照“小水轻浇,大风不浇,无风抢浇”原则进行小水浇灌,切忌大水漫灌。在小麦籽粒灌浆后期不再浇水,尤其是在小麦成熟前的半个月内不能浇“麦黄水”,以免降低根系活力,出现缺氧窒息情况,造成植株提前死亡而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二是叶面喷肥。在干热风来临之前,叶面喷洒化学制剂,可调节小麦新陈代谢能力,增强植株活力:使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者1%~2%尿素溶液,每亩喷洒 50公斤~100公斤,可预防或减轻干热风危害。
三是做好“一喷三防”。科学配方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混合喷洒,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提高小麦抗干热风防早衰的能力,增加小麦千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