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

思维导图 让阅读更高效

市第七中学 贾艳坤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形象化的方法,英文名字是The mind map,直译过来就是“心智导图”。这种导图能让我们的发散思维图形化,是我们的思维工具,它简单、有效、实用。在全世界范围内,思维导图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比如制订出游计划、学习计划、工作计划等,可以按照时间或任务划分,将繁杂的日程和任务整理清晰,从而让生活、学习、工作更加简单从容。思维导图也是我和学生课外阅读的得力工具。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

经典绘本《花婆婆》适合各个年龄段,我在引导孩子阅读的时候,通过“总分关系”的橘子(苹果)思维导图,抓住艾丽丝和爷爷的“三个约定”,梳理整本书的故事情节。在梳理好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艾丽丝和爷爷最难完成的约定是什么、为什么,从而抓住绘本重点,升华感情。试着让孩子看着思维导图再细读三个约定是怎么完成的,从而感受花婆婆的无私和崇高境界。最后,让孩子看着思维导图讲讲这本书,让孩子把厚书读薄,这样,通过思维导图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孩子梳理整本书的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人物。

《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我先让孩子阅读主要章节,利用圆圈(气泡)图,教给孩子总结人物特点的方法,孩子看着思维导图介绍这两个人物。接下来,再深度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长大后经历了什么、有没有改变、结果怎么样,尝试总结两个人性格特点,感受从小没有好习惯、长大之后也很难做成大事的后果和道理。在阅读《格林童话》时,通过气泡图了解皇后是个怎样的人。在了解公主和小矮人时,同学们总结出白雪公主和小矮人有“善良、热心、乐于助人”的共同特点,于是我就告诉他们可以使用双气泡图理解人物。这样便于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对人物进行比较。

思维导图可以助力学生讲好故事。

同样,在阅读《白雪公主》时,我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河流(小河)图,了解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阅读相关的情节和细节,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等,借助河流图给大家讲好这个故事、演好这个故事。

思维导图是阅读交流的一根得力拐杖。

在阅读交流课上,同学们借助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阅读交流,交流到热烈的时候大家还能够有新的疑问、新的发现、新的总结。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同学们梳理故事变得简单了,理解人物也能抓住重点了,讲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了!整体阅读效果得到显著提高,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思维导图是我和学生课外阅读的得力工具,更是阅读课上的好伙伴。

2024-05-14 市第七中学 贾艳坤 1 1 濮阳日报 c140296.html 1 思维导图 让阅读更高效 /enpproperty-->